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行為的科學,所以學習經濟學時,實用價值應該大於理論價值,應貼近社會而非遠離社會,了解群眾互動所產生的影響,以及這些影響是如何進行傳遞,形成普遍的社會氛圍後,建構出眾人所依循的系統。 該如何了解這個系統的循環過程?不論是在哪個領域,傳統的經濟學理論已經無法合理解釋許多不理性的人類行為,使得行為經濟學逐漸受到重視。本書作者羅伯特·席勒,就是行為經濟學領域中最具聲望的學者之一,在20...
「有錢的話,我也會很善良」是電影《寄生上流》中的一句經典台詞,道出社會底層階級的無奈與悲哀。在資本主義的無限擴張下,資金氾濫造成實體資產的價格高漲,卻只有擁有更多資本的頂層階級可以享受到好處。電影的劇情反映出整個世界的縮影,有錢人愈來愈有錢、窮人愈來愈窮的結果不只是貧富差距的問題,更衍生出更多潛在的社會與經濟問題。
一家企業的成長,是從0到1,由小到大,由大到廣,再由廣至精,達到卓越的境界,成為產業中的領導者。但也因為企業的規模愈來愈大,分工愈來愈細,在這個發展的過程當中,包括企業經營者、高階主管、延伸到組織內部的每一位成員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亞馬遜的創辦人貝佐斯曾說:「顧客期望愈來愈高,要如何洞燭先機?只用一種策略是行不通的-必須多管齊下!」 在現代的商業社會中,如何打造成功的企業典範,變成追求速度與廣度的競賽,在有限的時間內將公司的業務範圍擴展到極大,形成所謂的”閃電擴張”!
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是一位偉大的投資者,創造了長期傲人的投資績效,也為價值投資這門學問奠定典範。從一九六五年到二○一九年,巴菲特的公司,波克夏哈薩威(Berkshire Hathaway)市值成長率平均每年為二○.三%,優於標準普爾五百Standard & Poor's 500,S&P 500)指數的一○%。投資人若在一九六四年持有一股波克夏的股票,至今累積...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寬鬆貨幣政策造成的低利率環境,熱錢湧入各種資產類別,不僅是股票市場,債券市場也呈現一片繁榮的盛況。
《AI未來賽局》這本書的作者艾美·韋伯是美國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的策略遠見教授,在這本書中分為幾個部分,前半部是講述AI發展的簡史與進程,後半部則是藉由他的專業能力,提出他對AI未來發展的洞見,非常有趣。
《繁榮的悖論》是我今年讀過,到目前最喜歡的書之一。作者是已故的管理學大師克雷頓.克里斯汀生,大家對大師應該已經很熟悉了,尤其是最著名的「破壞性創新」理論。 對於管理、創新這些主題都還可以衍伸出很多討論,創新是個人成長、企業與組織成長的關鍵要素,創新是有0到1,再從1到無限大的過程。
最近看了幾篇報導關於傳統銀行進行轉型的報導,開始進行非傳統營業模式與服務的例子。第一篇是國泰世華銀攜手全聯超市,把「金融服務站」直接設在超市裡,讓服務人員直接在超市提供數位金融與自動化設備的教學服務,以及數位帳戶申辦諮詢,在這個網路時代,可以吸收更多客戶,也大幅提高顧客的體驗與滿意度。 另外一個是美國的上市公司,主要提供網路借貸服務的金融科技公司LendingClub(LC),在2020年2月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