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異衰敗學:百年企業為何從頂峰到解體?》讀後心得分享

奇異電器(GE)自紅極一時,扮演美國經濟的重要推手,到跌落神壇,在當前變成市場中為人忽略的一角,其轉折的故事相當精彩。

成功的理由總是百百種,但是失敗的理由往往都很相像,如果我們可以避開前人跌過的坑,在未來就可以少走一些冤枉路。就奇異電器的例子來說,股價也是在全盛時期受到市場追捧,但是逐步走向衰敗,這本書可以說是失敗指南,告訴投資人有哪些公司即便看似輝煌,敗絮其中,真的不要隨便投資!

業務過於繁複,內部交相賊而無法清楚掌握的公司

在書中奇異電器的業務高達數百種,雖以工業霸主自居,但卻由傑克威爾許所帶起的金融部門扮演獲利的重要推手,但金融業務過於繁複,加上不屬於傳統金融產業,承擔過大的風險而未受監控,形成隱形的未爆彈,成也金融、敗也金融,最後仍該把公司核心業務拉回正軌,專注有機成長。

包括租賃、不動產等業務收入,奇異電器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收購的貸款公司,至少有70%的貸款都是高違約風險客戶,甚至是靠欺騙才拿到貸款的,在金融危機後公司的隱藏風險逐漸受到監管關注,能動手腳的地方減少,最後不得不分拆出售,也造成資產大幅減值。

領導者過於強勢,好大喜功,總想以合併收購創造成長

奇異電器的董事會總是扮演「拍手」角色?好的執行長總是深謀遠慮,將資金配置在最高效的地方,引領公司朝向長期願景前進。以GE的產業地位,優秀人才總是趨之若鶩,能升任執行長位置的自然是人中之冠。不過,這也有可能讓處於高位之人對於自己的判斷過度自信,不肯接納外部意見而做出錯誤的決定。

接任威爾許的伊梅特擅長行銷,認為在收購上買入的價格不是主要原因,而是未來如何把收購過來的資產推銷出去,自然可以創造成長。但是奇異電器的合併收購過於多元,對於整體集團來說沒有綜效,也無法發回長期價值。加上以數字導向的核心文化,頻繁計算旗下資產的收益能力,在資產與部門的轉換上也常高買低賣,損害集團獲利能力。

管理層總想迎合投資市場,聚焦短期成長而忽略長期投資

空有夢想,營造氛圍而無實質目標的公司,無法為股東帶來長期利益。或許是威爾許塑造過於突出的個人特質與企業典範,讓接班人伊梅特無法擺脫過去的包袱,大刀闊斧的按照個人意願行事,演變成進退維艱局面。

在其中伊梅特所執行的變革,往往是重塑口號與溫情喊話,把奇異公司原本的「我們為生活帶來美好事物」變更為「夢想啟動未來」,但卻無法提供實質的戰略目標,也長久無法擺脫原有金融業務帶來可觀利潤的誘惑,也總是追求新時代趨勢下的產物,吸引投資人對未來的想像與期待,拉升股票市值,但不管是在近十年的數位轉型或能源投資,也都沒有為公司注入新的動能,帶動轉折向上。

好到不像是真的,通常就不是真的

奇異電器透過會計調整來呈現美好的營收與獲利成長,加上長期股息的穩定成長,讓投資市場認定它就是一家值得長期持有的好公司。不過,隱藏在財務報表下的波濤洶湧,在這本書中也有許多更詳細的討論。

例如在激烈的競爭市場中,奇異電器會殺價競爭來換取長期合約,而未尚未履行的合約、積壓訂單等都是未來可以調整獲利數字的項目,實際上把獲利與現金流相對比,就可以找到貓膩。當一家公司長期維持盈餘與現金的分歧,可視為是一個危險訊號,但是奇異電器把像應收帳款等項目轉賣給金融部門,創造短期的現金流蒙混過去,在長期才會顯現敗象。

未來展望

當前奇異電器的領導人,已經自伊梅特的接班人佛蘭納瑞短暫營運後,又交到了現任CEO賴瑞卡普手上,在2018年上任後也致力於挽救奇異電器的營運,在書中稱其「想為GE創造真實市場,而非伊梅特過去的成功劇場。」。

去年底GE宣布公司將專注於航空、醫療照護和能源的主要部門,在未來幾年逐步分拆為獨立公司,也可以讓它們擁有更彈性的資本配置,更好的龜洞長期價值,不過這條改革之路在短期可能會帶來陣痛,走的漫長且仍具不確定性,我們可以期待GE是否可以再重新寫下歷史?

基本面與投資

股票短期是投票機,長期則是體重器,終究回到基本面的趨勢上。在讀完這本書之後,我們可以理解奇異電器在過去這段一、二十年的營運故事,感覺公司的基本面是持續在衰退的,也讓公司的股價仍持續低迷。

我們總是以當下的情況,用結果來看待某個人或事物,但是如果我們把時間格局進行分割,2009年的美國股市自低點回溫,奇異電器的股價也自低點到2016年,股價上漲將近五倍,可見故事仍然可以成為價格催化劑,投資人絕對仍能從其中獲取報酬。

要注意的是,每個人都想成為市場中下一位灰姑娘,但什麼時候公司創造的美景會成為南瓜馬車,在鐘響時回到真實世界,我們也該在此之前就認清現實離場!

2018年底我也分享了一篇文章《又老又窮的GE還能買嗎》,當時奇異電器(GE)的股價只剩下個位數(對照股價反分割後約50幾美元,現在是每股67美元),看到Damodaran寫了對公司的看法與估值,搭配這本書來看會更有更多延伸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