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行為的科學,所以學習經濟學時,實用價值應該大於理論價值,應貼近社會而非遠離社會,了解群眾互動所產生的影響,以及這些影響是如何進行傳遞,形成普遍的社會氛圍後,建構出眾人所依循的系統。 該如何了解這個系統的循環過程?不論是在哪個領域,傳統的經濟學理論已經無法合理解釋許多不理性的人類行為,使得行為經濟學逐漸受到重視。本書作者羅伯特·席勒,就是行為經濟學領域中最具聲望的學者之一,在20...
讓股價持續的創下新高,是不是一種對反「反壟斷」的支持? 坊間對於美國科技巨頭壟斷的討論書籍已經愈來愈多,多數在討論這些公司的現況,以及對於我們的未來會造成哪些影響與潛在的巨大傷害。而在這本書中,除了現況與未來,更多的是由過去歷史的描述以及經濟學觀念來引導我們做出正確的選擇。
股神巴菲特終於出手,在之前股市低點出售了手上的航空股後,7/5宣布以 97 億美元,包括40億美元現金加上額外承擔的 57 億美元相關債務,購併美國能源公司道明尼(Dominion Energy, 股票代號:D)的天然氣與存儲業務。
「有錢的話,我也會很善良」是電影《寄生上流》中的一句經典台詞,道出社會底層階級的無奈與悲哀。在資本主義的無限擴張下,資金氾濫造成實體資產的價格高漲,卻只有擁有更多資本的頂層階級可以享受到好處。電影的劇情反映出整個世界的縮影,有錢人愈來愈有錢、窮人愈來愈窮的結果不只是貧富差距的問題,更衍生出更多潛在的社會與經濟問題。
一家企業的成長,是從0到1,由小到大,由大到廣,再由廣至精,達到卓越的境界,成為產業中的領導者。但也因為企業的規模愈來愈大,分工愈來愈細,在這個發展的過程當中,包括企業經營者、高階主管、延伸到組織內部的每一位成員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亞馬遜的創辦人貝佐斯曾說:「顧客期望愈來愈高,要如何洞燭先機?只用一種策略是行不通的-必須多管齊下!」 在現代的商業社會中,如何打造成功的企業典範,變成追求速度與廣度的競賽,在有限的時間內將公司的業務範圍擴展到極大,形成所謂的”閃電擴張”!
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是一位偉大的投資者,創造了長期傲人的投資績效,也為價值投資這門學問奠定典範。從一九六五年到二○一九年,巴菲特的公司,波克夏哈薩威(Berkshire Hathaway)市值成長率平均每年為二○.三%,優於標準普爾五百Standard & Poor's 500,S&P 500)指數的一○%。投資人若在一九六四年持有一股波克夏的股票,至今累積...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寬鬆貨幣政策造成的低利率環境,熱錢湧入各種資產類別,不僅是股票市場,債券市場也呈現一片繁榮的盛況。
《AI未來賽局》這本書的作者艾美·韋伯是美國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的策略遠見教授,在這本書中分為幾個部分,前半部是講述AI發展的簡史與進程,後半部則是藉由他的專業能力,提出他對AI未來發展的洞見,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