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華·馬克思最新備忘錄-I Beg to Differ

Howard Marks又發表了最新的備忘錄-I Beg to Differ,提到在投資市場上應擁有的心態,在這篇文章中也跟大家分享一些重點與心得,也可以收聽最新一集Podcast的討論。

我們過去持續的閱讀Howard Marks的文章,從文中的思考邏輯,可以理解他或者是橡樹資本的投資哲學,最主要的就是「不要預測宏觀經濟,而是把焦點放在個別的標的上」,評估標的的價格是否低於他的價值,藉以找到好的獲利機會。

也因此,如果觀察當下的市場氛圍,所有人都在追逐同樣的資產時,理性的投資人反而應該要抱持警覺,去思考有沒有什麼其他人沒有注意到的事情。Howard Marks在文章中又提到了1969年他加入到投資市場時,漂亮五十是所有人都想擁有的股票,可是這些公司中有很大一部分在之後崩盤後,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收復失土。

在中間的過程中,如果把資金都鎖在這些公司上,反而讓資源被浪費掉了。這也是Howard Marks之前曾提過,買好公司,不如買的好。一家好公司不見得就是一筆好投資,而是它的價格跟價值是否匹配。

Howard Marks在1978年的時候被調到銀行的債券部門,開始投資可轉換債券與高收益債券。直到現在,Marks持續投資在一些大多數人都認為不可投資的證券上(我們之前也分享過Howard Marks在這兩年恆大的投資,就是在公司危及之刻買入公司的資產)。

Howard Marks認為,他這些投資基本上被市場忽略,沒有人認為這些公司值得投資,但是他卻以穩定又安全的方式買入而且還賺到錢,就是因為「他與市場持有不一樣的看法。」  In other words, you have to do something different.

他在2006年也寫過一篇備忘錄,名稱是Dare to be Great,內容也是在投資市場中要敢於投注在一些非常規的機會上。他將所有的投資選項分成一個2×2的矩陣,包括非常規的行為與常規行為,有利的結果與不力的結果。

在這個矩陣中,如果我們做與一般投資人一樣的事,獲得的結果就是跟平均水準差不多,但是如果敢於做出不一樣的決定,則有可能帶來意外的收穫,或意外的損失。

決定投資是成功還是失敗的關鍵,在於投資人是不是擁有敏銳的洞察力。我們想要與眾不同,還是必須在行動前先規劃好策略,而不是有勇無謀,這只會降低成功的機率。

在投資市場中,怎樣才算是跟其他人做出不一樣的事情,獲得不一樣的結果(而且結果要是好的?)例如在其他人都把資金分散配置在廣泛的資產上,或者是直接買入整個市場時,我們會把資金放在某些特定的資產、或是調整自己的投資組合配置,也需要承擔更大的風險。

而在挑選時,除了了解基本面的變化,更重要的是了解市場價格是怎麼形成的,是什麼原因導致資產被拋售,而未來又會因為什麼原因而反彈上漲?在Howard Marks的《投資最重要的事》這本書中,也提到了第二層思考的重要性,其實也是一樣的意思,當所有人關注在事情的表面時,我們應該看到的是底層的意義。

在當前極度透明,資訊快速傳遞的市場下,所有投資人都可以掌握到許多公開資訊,也可以很快的反應在價格上。想要獲取超額報酬的投資人,必須擁有其他人沒有的優勢,或者是應該想到其他人沒有想到的事情,一旦掌握的愈多,思考的愈全面,就可以做出愈正確的決策。

舉例來說,第二層思考可能會牽涉到的範疇有哪些?

  • 未來有可能發生的結果有哪些,程度範圍有多大
  • 我正確的機率有多高,我怎麼知道我是對的
  • 市場的共識是怎麼來的?我為什麼持有不同的意見
  • 價格中包含的心理因素,是過於樂觀還是過於悲觀
  • 如果我錯了,會發生什麼事?如果我對了,又會如何?

第一層思考者通常是在尋找規律,找到公式便能計算出答案,但這是所有人都可以輕易得到的東西。而第二層思考者倚靠的則是保有懷疑,願意進一步去求證的人。如果一件事情是包含不確定性的,那願意花時間去思考,尋找機會的人,也會有更高機率擁有更好的表現,套用在投資上也是相當適合。

這裡牽涉到的是逆勢思考,很多人可能以為第二層思考就是逆勢思考,只要跟大家想的不一樣,與大多數人正在做的相反的事情,例如在市場上漲時賣出,在市場下跌時買入就可以賺錢。但這種過於簡單化的逆勢定義不會對投資者有太大幫助。

在文章中,Howard Marks提到另一位價值投資人,也是相當成功的投資者葛林布雷,提供了他對逆勢投資的精準看法。葛林布雷說:「只是因為沒人會跳到一輛在高速公路上疾馳而過的卡車前面,並不意味著你應該跳。」這告訴我們,在做這件事之前,應該先理解整件事的脈絡再做出決定。

大家都在做什麼,是什麼驅使它們做出這樣的決策,是哪裡出了問題,而在全盤了解後我們才知道我們應該要怎麼做,是不是該做一個逆勢的投資人?我要怎麼規劃我的策略,當行情不如我預期的時候,我需要承受的後果是什麼,在可接受的情況下,敢於犯錯!

Howard Marks認為:「做出非常規行為是獲得卓越投資結果的唯一途徑,但並不適合所有人。」經濟學家凱因斯曾說過:「市場保持非理性的時間可能比你想像的還要長。」除了高超的技能外,成功的投資還需要有能力撐過這段時間,或者是錯誤中存活下來,持續留在這個市場上。

所以在這段時間,當市場所有人開始對於通脹的恐懼轉移到經濟衰退,當今年以來股票或債券資產價格開始大幅滑落,進入技術性熊市,又或者是近期原物料價格也開始下跌了,我們又該如何思考呢?

Howard Marks在文章的後半部,提到了橡樹資本在倫敦的會議,在當時整體的市況相當差,5 月 19 日S&P500 指數約為 3,900,但到 6 月 21 日跌到了 3,750, 1 個月左右的時間下跌了近 4%。所有人都在關注的就是通貨膨脹將如何演變,聯準會的利率政策,以及過度緊縮對經濟造成的影響,到底可以軟著陸,還是使經濟陷入衰退?

Howard Marks當時的想法是,他認為投資人對短期的未來知道的總是太少,很難依據短期的變化做出結論,即便有,也不應=該對這些結論過度信心,因為短期有可能只是市場情緒的波動,投資人應該看的是更遠的未來,這些事件在未來可能的影響,而不是像一個短線交易者一樣只是關注價格的變化。

當Howard Marks被問到我們是否正在走向衰退時,他通常回答:「只要我們沒有陷入衰退,我們就是正在走向衰退。」這個答案的背後是因為經濟本來就是會有周期循環的,而在成長的下一個階段,本來就是會迎接衰退,自1920年以來,世界已經發生了17次經濟衰退,1次經濟蕭條、1次世界大戰和幾場較小型的戰爭。

如果投資人把眼光放得更遠,思考更長期的表現,就會發現累積財富的重點不是擇時,而是時間。他認為沒有任何策略是戰無不勝的,可以永遠超越大盤,隨著環境的變化以及它們的受歡迎程度,這些策略通常有時有效,有時無效。

但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是,當某個方法失效時,還是要依照原本的原則、既定的規劃來進出市場,即便短期它們會帶來差勁的績效,但是把時間拉長來看,只要堅持下去,這些好的策略還是可以創造長期穩定的複合成長率。

Howard Marks舉了一個日常的例子:如果你在公車站等的時間足夠長,你肯定能趕上公共汽車,但如果你從一個公車站跑到另一個公車站,你可能永遠也趕不上公共汽車。將這樣的態度套用在一般投資人身上,也是相當容易執行的。

就如我們在平常常分享的,先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個性、資金規模、風險承受度和投資目標,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才有辦法堅持下去,獲得預期的報酬。假設沒有堅持,即便一個方法長期回測的結果可以帶來優渥的報酬,但是只要我們在途中離場,這些獲利便一毛都放不進我們的口袋,最後落得一場空而已。

投資人不應該永遠在追逐更好的方法,追逐已經過去的事實,而是把焦點放在當下,以及未來可能發生的結果,才不會在市場上隨波逐流,自然能成為一個真正擁有第二層思考的投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