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博士的深度交易課》-交易心理的深度思考,自我剖析

看了索普的自傳《他是賭神,更是股神》、《莊家優勢》與《為什麼總是買到賠錢股》這幾本書,書的內容描寫了心理學中的人性偏誤與投資之間的關聯,想到前陣子買的《心理學博士的深度交易課》也是同一個範疇,就從書櫃拿出來一起看了。

一次閱讀好幾本同類型的書其實有許多好處,可以從不同的作者筆下,觀察面對同樣的情境,他們的思考模式有什麼不同?不同的方法在腦中互相激盪,選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最好的情況是,可以衍生出一套屬於自己的獨特方法,那更是莫大的收穫了!

不過,《心理學博士的深度交易課》這本書的故事性並沒有像其他幾本那麼強烈,主要著重在方法論,讀者從一般交易者的自傳、交易訪談整理的書籍獲得的是成功者的經驗談與比較為抽象的概念,搭配這本書,會更了解這些大師的策略邏輯與完整的思考框架。

  • 什麼是「交易」?交易和投資有什麼不同?

現在市場上的主流是「價值投資」,十幾年前剛開始接觸投資時,那時台股的主流卻是技術分析。市場環境使然,在台股量價動能都還相當活躍時,靠著技術分析追漲殺跌似乎也能有不錯的獲利。只是,隨著證所稅的施行,台股波動變小,以往動輒2000億的成交量瞬間縮水,清淡時還可以見到3、400億的成交量,動能交易在此時就不是那麼好用了。

所以,現在的市場中對投資人提到「交易」這個名詞,常常被認為是短線進出的投機客,而不是判讀公司價值的投資人。但是,交易和投資其實只是一體兩面,而且多元性對市場不是一件壞事,有越多不同風格的參與者進入市場,才有可能會有行情變化,與錯判價格的投資機會。

我們也可以用一個比喻來形容投資與交易,投資人就像是創業經營者,將資金投入在公司中獲得公司的所有權。在每一筆投資中,我們所看中的是公司的商業模式、理性去評估公司的資產價值,我們想獲得的是公司長久經營下的紅利分享,和額外的資本利得。

  • 那交易者呢?

我認為可以把交易視為是買賣公司的產品,產品是公司的股權。所有者在為產品訂價時,會思考的因素是什麼?以我來說,我會計算產品的成本,但是我另外也會去揣摩,我的產品在這個市場上的其他附加價值,比如說熱門程度,稀有性,買方願意對這個產品額外付出的價格有多少?短期之下,這些產品價格都可能隨著市場的供需而變化,而我當然想在行情好的時候賣掉產品,獲取最大化的利潤。

然而,投資可以倚靠的證據似乎更多,在可靠的資訊蒐集下,我們越可以理性的分析與做決策。但是,交易需要加入更多的預測,包括買賣雙方的情緒因子,而使得我們必須在時間壓力下做決策,在這種時候,有更大的機率被迫做出「壞決策」。

在很多書籍中,我們都可以看到許多交易者面對市場的波動,是如何經歷痛苦的磨練期,付出了許多「學費」,最後才得以穩定的在市場中獲利。其中在《金融怪傑》一書中提到的成功交易者,也是《賺夠了就跑》一書的作者馬丁·舒華茲就生動的描寫了在交易當中的所有情緒,如何影響他的行為。

你以為那些成功的交易者都是具有先天性的性格優勢,打從一開始就可以冷靜的坐在電腦前像個機器人一樣,冷靜的執行買賣動作?事實可能剛好相反!

  • 正念思考

不只一次,我們從這些成功交易者的故事中,學習到去了解人類的心理、了解貪婪和恐懼之間的互動與交易和人性的關係,遠比建立一個明確的交易系統來得更重要,也更困難。而這也是這本書要告訴我們的,當我們已經擁有了一套可以賺錢的交易系統,我們要如何去正念思考,建立正確的心態來做好交易這件事,而這也是成功投資與交易的最後一哩路。

不是像什麼想開點,樂觀點這樣的正向思考術。所謂的正念思考,是讓我們可以以一位旁觀者的角度去檢視和分析自己的情緒與行為。你越去分析它們,它們就離你越遠,你就可以越客觀,越不會被自己的情緒劫持,也越能控制自己

  • 莊家優勢-Jeffrey Ma的故事

在《莊家優勢》這本書,也是電影《決勝21點中》的主角原型與描繪場景,作者Jeffrey Ma也描述了當初他練習算牌的過程,背誦每一張牌所代表的點數。計算可以獲勝的機率對於他們這些高材生有什麼難的?難的是進入賭場後,面對所有未知狀況,拿到好牌的時情緒激動,環境吵雜下的專注能力等,這些才是最困難的是,所以這些也都是進階練習的一部分-心理。

  • 讀懂你的心

一個正確的投資心態,一定是先建立在「認識自己」的基礎上。當我們無法坦然面對自己的錯誤,自然也就不會想去修正自己的方法,更不要說開始獲利了。

我們的心理常常產生時近思維(recency effect)、代表性捷思、確認偏誤等盲點,讓我們無法以理性去面對現實中發生的事情。甚至讓我們在同樣的問題中打轉,困在犯錯、虧損、錯失機會、錯失該賺而未賺的錢的情境之內。

代表性捷思與確認偏誤我們已經很熟悉了,我們習慣以過去的經驗來佐證與支持自己的論點,認為行情走勢會照著我們的看法進行,就算不如預期,也不願意檢是問題原因並停損收場。

那「時近思維」呢?這也是交易者常見的狀況,我們會依照最近幾次的交易結果來反推自己的方法有效或無效。我們的交易架構可能會創造出一種情境,就是我們的勝率不高,但是期望值為正。勝率不高表示我們的交易總次數中可能連續有好幾筆都是虧損的,但是可以因為少數幾筆成功的交易而大賺。這時候,時近思維發揮作用了,他讓我們對連續虧損灰心喪志,沒有信心持續自己的交易系統,結果錯過了該進場的交易,最後整體報酬為負。

  • 正面的期望值

不管是投資股票、期貨甚至其他商品,都應該「像交易者那樣思考」。我自己在這個部分受益良多,在台股量縮狀態下,我先轉向的是期貨市場,但是期貨與股票的操作模式與心態卻有相當大的差異,在期貨市場這個零和遊戲中,先學習的,就是「不要虧錢」,等再次回到股市時,用交易者的心態來面對市場,思考模式真的會變得更客觀,也更果斷。

建構一個交易系統的目標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正的期望值,在長期交易之下,你的所有交易獲勝的機率必須是對你有利的,而且總結下來必須是一個會賺錢的系統。那要怎麼知道我們的系統是否擁有正期望值呢?現在有許多程式交易的軟體可以幫助你進行回測,或是更簡單的,自己動手紀錄。

交易紀錄非常重要,當你記錄每一筆做過的交易,包括進場及出場的原因、賺賠金額等,過一段時間你就可以判斷出你的交易系統是否有效?盈虧比例是多少?找出你的問題與盲點,進行系統的提升與修正。《魔球投資學》的作者麥可·莫布辛就曾說:

只要依循一套以被證實有效的程序,讓機率去運作,最終就會獲利。交易者如果無法遵循具體的程序,就很容易陷入心理盲點,因而在情緒驅使之下進行決策。

  • 建立程序

在《為什麼買到賠錢股》這本書中,作者詹姆斯·蒙蒂爾也認為一個成功的投資者養成,其中一個重要的過程就是「建立程序」。將投資流程標準化,將投資的流程標準化作業,將我們原本用來衡量公司內在價值的標準建立一套「投資檢查表」,可以幫助我們在擬定投資決策時對抗人性本身的心理偏誤。

一般人往往喜歡將重點擺在結果,而不是過程。但是只有專注在結果,並沒有辦法讓我們客觀的評估交易決策,並得到反饋來修正我們的方法。一個完整的程序,會建立成一個良好的循環,這個循環的過程為「高素質預備高效執行建設性自我評估」,不斷持續的精進我們的方法,讓我們程為更好的投資/交易者。

  • 時間框架-交易「之前」、「之中」和「之後」

在書中,作者提出用一個「時間框架」,提供我們具體的方向來思考整個投資程序。這個時間框架是指在交易「之前」、交易「之中」和交易「之後」所作的事,在每一個期間,我們所該專注與思考的事情都不一樣,也不應該有所混淆,干擾我們的思緒與交易決策。

在交易之前,我們需要思考的是跟「高素質預備」相關的事。交易之前做的所有準備,都是為了提高我們可以賺錢的機率,包括設定交易系統、進場點及出場點。我自己在交易中,若是在進場之前沒有辦法先預設下停損點的位置,基本上就會放棄該筆交易。為什麼?因為交易中對我最重要的不是獲利,而是風險控管,沒有人可以預測每一筆交易的結果,但是我可以控制的是我的虧損金額,才不會在行情不按照我的預測走時,落入倉惶失措的情境。

所以在交易之中,我們需要思考的是「高效交易執行」。這跟我們上述的「建立程序」就有很大的相關性了。建立程序可以減少情緒的影響,並專注交易之中的高價值活動上,例如部位管理、並且持續關注市場訊號,來決定繼續持有部位,或結清出場。

在交易之後呢?難道賺了錢或虧了錢就沒事了嗎?當然不是,交易之後的時間,是「建設性自我評估」的重要階段。思索上一筆賠錢的交易是否應該採取另一種做法來避免虧損,沉靜、客觀的進行檢討,並優化下一次的交易行為。

做為一位成功的交易者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所耗費的心力、體力都很龐大,但是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人願意獻身投入其中?若是沒有對於交易這件事的熱情,加上耐心與毅力,半途而廢也是大有其人。

當個頂尖投資人沒那麼簡單!許多人雖然都知道應該要怎麼做才能賺錢,卻還是做不到。答案其實不是因為你讀的書不夠,也不是因為你的方法有問題,而是因為你所擁有的知識並沒有辦法順利轉換為理想中的行為,變成只是「我都知道,卻決定忽略的事情」。

我們最後來聊聊心理層面,也是我認為投資中的決勝點 - 自我成長。

  •  如何面對心理偏誤

面對這些心理偏誤,交易者可以培養自身的「情緒智力」,懂得辨認情緒背後的意義,釐清恐懼的原因,並將這些訊息納入決策考量,讓我們可以面對自己的情緒與不足。當我們持續的練習,不斷的累積經驗,我們會發現我們可以與這些負面情緒共存,並將注意力集中到最重要的事情上。

在追求更好的交易效率中,不需要一直去抵抗自己原本的弱點,而是應該以一個更開放的心胸去面對。相較於直接嘗試改變想法,進行一些有意義的行動,可以更有效轉化我們的思維方式。可以去嘗試的方式有:

  1. 解離行為:將每一次交易視為一個獨立的交易,每當你要有所行動時,問自己:如果現在是空手的狀態,我會做這筆交易嗎?不要讓帳面上的數字影響自己的決策。
  2. 自我激勵:自我激勵來自於我們投入整個過程的意願與能力,在這過程中,我們應該設定重要、適當,而且直接與我們的交易相關的目標,然後以熱忱和奉獻精神投入追求。
  3. 建立自信:真正的自信是建立在那些長遠的事物上,基於你處理不同的交易情境時所具備的知識、技巧和能力,在經驗累積中發展出來。
  4. 正念交易:確保自己清楚知道並了解目前的交易工作,時時提醒自己把注意力放在跟交易有關的任務上

愛因斯坦曾說:「我們不能用那個製造出問題的思維來解決問題。我們必須學會用新的方式來看待世界。」這像極了在談論交易!有趣的是,在最近讀的《21世紀的21堂課》這本書中,作者哈拉瑞也有一段文字在描繪世俗主義(secularism),也像極了在談論交易,讓我們了解到:追求真相,必須是基於觀察和證據,而非單純只憑相信。

不要相信「有某種超越一切的力量,會揭示絕對的真理」,那就無法允許自己承認任何錯誤了-因為這會讓你所相信的整套故事轟然傾頹。

然而,如果你相信一切就是「充滿缺點的人類,試圖追尋真相」,你就能夠坦然承認過程中會有失誤,並且尋找持續進步的方法。

就如同我們在研究投資,如果沒有思考、調查及實驗的自由,我們也就不可能尋求真相,走出痛苦。反之,反省是成長的起點,我們必須不斷的去檢視自己的陰影、弱點。保持沉著的心態,停下來思考眼前的情境,然後尋找最好的選項。在沉著中進行正念思考,是維持交易者的情緒、紀律及表現最重要的事。

  • 最後,分享作者在書中所提供得正念SOP

Show down放慢

Take note 留意

Open up 開放

Pursue High-value Actions 實踐高價值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