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科學揭露成功的秘訣-《成功竟然有公式》讀後心得分享

 

既然要用科學的方法討論「成功」這件事,自然要先定義「何謂成功」?

我們自我主觀對成功的認知太過模糊,所以不在本書的討論範圍內。在這本書中,成功的定義是在集體之中,而非個人,需要有社群的回應。也就是說,你認為自己很成功並不算真正的成功,而是眾多人認為你很成功才算成功。」你的表現對周遭的人和環境帶來影響,如漣漪般向外擴散,發揮巨大的影響力。

了解了作者對於成功的定義,才有辦法繼續閱讀這本書,理解真實世界的運作方式。

好表現不等於成功,功成不一定名就

有些看其來應該要成功的人,就是無法實現夢想。我們常常會想去探討為什麼這些那麼有能力的人,卻沒有舞台可以發揮,最後的結論通常是運氣不好,時機未到,這答案一點都沒有立論基礎。

好的表現是一個人成功的基本要素,但是,真正讓他發光發熱的,是一個好的環境。在《成功不再跌跌撞撞》(文章連結)這本書中提到,找到一個「好的池塘」,讓你可以如魚得水是成功的關鍵,除了有可以讓你發展長才的地方,還有支持你的人,加上這些人脈帶來巨大的網絡效應。

事實上,許多知名成功人士都是運用這樣的方法來拓展自己的影響力。縱然某些人使用的方式不一定另然感到愉悅,他們用一種自吹自擂、極度暴力的方式來放大自己的成功。但是,若是一個人想要發揮自身的影響力來為社會做出貢獻,同樣的也必須讓大家關注到你,只要保持初衷我認為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成功第一定律:表現愈難衡量,造成的影響就愈小

你的表現能為你帶來成功,但如果表現的優劣難以判斷,則是人際關係網路能為你帶來成功。

誰來決定藝術品的價值?

在書中提到的一個例子就可以告訴我們,到底是什麼原因引導了巨大的成功?

巴斯奇亞和狄亞茲是有著共同起點的藝術家,但是兩個人的職業生涯結果卻有著大大的不同,巴斯奇亞從活著的時候就相當有名,但是狄亞茲卻到去世作品都沒沒無名。

是不是能力造就了他們兩個人之間的差距呢?

不是,答案是人脈。巴斯奇亞在小時候就不斷的發展自己的人際關係,尋找跟自己發展領域的相關人士,積極參與活動,等待機會。他找上了藝術屆極具盛名的安迪·沃荷,並且說服安迪沃荷買了他一張手繪的明信片,跟他建立起一輩子的關係。直到最後,巴斯奇亞真的美夢成真了!不止是他的能力,他的成功建立在他的熱情與動力上。

藝術品的優劣與價值判斷,並不是一件可以客觀衡量的事情,而是主觀的認知。看的人覺得美,就是美。

除此之外,藝術品的價值也會因為情境而不同,同一件東西放在路邊跟放在博物館感覺就是不一樣。在現代社會,你還可以用各種不一樣的傳播方式,運用病毒行銷來創造某件事物的價值,

無論你接不接受,價值是由眾人的主觀來決定的,而這也是你在這個社會中生存的基本法則。

金字塔騙局

到底藝術家是怎麼走上成功之路的?又要如何維持住名聲,就算他死後作品在市場上仍炙手可熱,甚至不斷增值。

可以問一個簡單的問題:「這樣的結果,對誰有益處?」

這個問題不僅僅是可以用在藝術品,在所有生活中發生的任何事情,追逐泡沫、追逐被炒作的事物、追逐名人…..背後受益者會是誰?

藝術界有一個骯髒且公開的秘密:某位藝術家一但成名,如果讓他維持住名聲,對大家都有好處。如果某位收藏家花了一百萬美元買下某件藝術品,不論對他、對藝術家、或對藝廊來說,從此之後這件作品的價錢自然是漲愈高愈好。

找到可以讓我們前進的樞紐

決定是否可以成功的因素,真的不僅僅靠能力來決定。而是社交與專業網絡,善於使用人際網絡的人,更有機會運用這些關係來找到成功的機會。

成功第二定律:表現有上限,但成功無上限

我們再來討論為什麼成功不能只靠能力因素來決定。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雖然人的表現確實會影響成功與否,但問題在於,頂級競爭者之間的差異太小,常常難以判斷。

如果每個人的表現都很好,那到底是什麼因素來決定最後的勝出者?有幾個答案:運氣、第一印象是否良好、特色,也就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亮點等等…

很多時候即便是專家都會犯下「接近偏誤」(immediacy bias)。舉例來說,根據研究顯示在許多比賽中,後上場的選手就是比較容易獲得高分,得獎的機率也會愈高,好像選手的命運在比賽前就已經根據表演順序決定好了。所有比賽的規則都希望可以讓選手在公平的環境下彼此競爭,但是卻無法達到令人滿意的目標,這是一件無法解決的難題。

冪次定律

人的表現是有上限的,從50分進步到90分可能很容易,但是從90分精進到100分,我們必須花費更多的努力,才有辦法達到極限。在F1的賽場上,冠軍與第二名也許也只差了幾秒而已。

不過,如果你是第一名,你得到的回報比起第二名,絕對不只是分毫之差而已。老虎伍茲與其他優秀好手的技巧也只是些微之差,但是他所收到的回報,包括他的名聲、代言價碼跟其他人比起來卻是天差地遠。

不僅是個人,在《閃電擴張》(文章連結)這本書中也提到現代企業的競爭激烈,每個人都在搶爭第一,因為沒人在乎第二名、第三名是誰。

「想取得巨大報酬,產品必須容易複製。」

一個超級巨星之所以可以發揮巨大的影響力,在於科技的進步讓他們可以接觸到更多的觀眾;一家超級公司之所以可以壟斷市場地位,在於他們的網絡效應迅速的擴展使用者,建立起競爭優勢,使規模較小的競爭者無法超越。

成功第三定律:過去的成功 x 適存度 = 未來的成功

知識帶來更多知識,技能帶來更多技能,這一切都會導致成功,而成功會帶來成功。

該如何從一開始就奠定成功的基礎,你必須建立優先連結,才有辦法引發後續的連鎖效應。舉例來說,一個從小就在好的環境下成長的小孩,比其他人多了更多的學習機會,在成長的過程中通常會比其他人有更多成功的機會,來建立起他本身的自信心,也讓他在未來更敢做大膽的嘗試,最後一鳴驚人。

這也是許多家長從很早就擔心自己孩子輸在起跑點的原因,競爭的環境下讓每個人都變得焦慮,而無法照自己的意願來發展。用過去的成功案例做為現在的典範,也會讓成功會變得愈來愈分配不均。

加入適存度因素,與過去的成功互相配合,打造新的成功典範

適存度不是用來判斷絕對價值的指標,而是讓我們用來進行比較的工具。

不管一開始多麼沒沒無聞也沒關係,你可以先找到優先連結,再提升適存度來獲得擴張,最後打造新的成功典範。

舉例來說,Google搜索服務的誕生,就是先找到優先連結(使用者對搜索的需求),再開始利用策略迅速搶占市場,最後Google已經不只代表公司,而是一個動詞,搜索的代名詞了!回顧我們過去寫的《創新的兩難》(文章連結)這本書,其實書中的內容也是一樣的意義,這些新竄起的企業最後不僅能和產業龍頭一較長短,最後甚至可以超越他們的市場地位,變成新一代的領導者。

在這本書中,還有提到成功第四定律與第五定律,告訴雖然團隊的成功需要多元性和平衡,但功勞只會歸於特定人。

如果我們想要有自己的舞台,你必須跳脫傳統的思維巢臼,為自己的夢想冒險一次,堅持下去,成功隨時都有可能到來。

一位成功的科學家最後到底有多高的成就,可以在世界上占有多大的影響力,並不是僅僅取決於他的聰明才智與前期表現,更不是取決於他的年齡,而是取決於他的生產力。

持續的生產力源自於科學家對研究與突破自己的熱情,並且創造出更多的論文,也讓他們有更多機會「中樂透」-也就是論文獲得巨大的成就。前些日子頒發的2019諾貝爾化學獎,不就是97歲高齡,史上最高齡的得主嗎?2017年,當時已經94歲的古迪納夫都還醉心研究,打造出更新型的鋰離子電池呢。(相關新聞連結)

寫到這裡,我想你也可以理解這本所傳遞的價值了。或許成功有到期日,但你的心態、熱情、創意都是沒有保存期限的,任何時候你都可以接受成功,只要你已經準備好!

博客來介紹-成功竟然有公式(網頁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