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Hit Refresh》刷新未來

之前在讀《Principles》的時候,就對同時期出版的這本《Hit Refresh》有很大的興趣。那時媒體對於微軟CEO總裁薩蒂亞.納德拉的報導,主軸都是他為微軟重新注入興奮活水,扭轉了微軟企業文化,並將微軟帶入另一波高峰。看完這本書以後,發現納德拉絕對是一位優秀的激勵者,藉由他的文字,可以感受到他對一切事物的積極與熱情,勇於改變與創造,並將想法轉換為執行力。

這本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納德拉的成長故事,第二部分則著重在他2014年接掌微軟CEO後,在微軟推動改變的過程,最後一個部分則是面對第四次工業革命,他對於機器智能與人類經濟發展的看法。描述微軟推動的改革過程,可以讓讀者進一步認識現在的微軟,跟以前的微軟有什麼不同。

畢竟是微軟當家之主所寫的書,多少給人一種老王賣瓜的感覺。不可否認微軟的改革是成功的,但是面對同產業中群強環伺,在動態的商業競爭之下,後續的發展還是一條漫長的遠征。整體來說,我比較喜歡的部分還是他在這本書不管是面對人生或工作,所注入的人格特質,包含同理心、慈悲心與賦能的態度。

納德拉的成長故事,可以說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讓他學得所長,並結合幸運在職場上有所發揮。但他也勇於面對命運給他的其它挑戰,包括接受他的兒子先天上的殘缺,這件事使他更了解同理心所能發揮的能量。每一個人都應該深度的去理解他人,並且學習如何接納無常。他認為,唯有深可體會無常,才能得到更多寧靜,才能對周遭事物培養更深層的同理心。

納德拉可以成為傑出的領導者,當然也受到他所抱持的人生觀影響。這在他接任執行長後,一連串的改變流程明顯看出。他也了解領導者所扮演的角色,並靈活運用其所擁有的能力,深知領導者必須同時看到外部的機會與內部的實力及文化,理解其中的關聯,在這些洞見變成眾所皆知之前率先反應,才能搶得先機。除此之外,他也認為領導者也應避免落入創新的兩難困境,不能只應付今天的業務重心,而忽略明天的重要計畫。PC產品向來是微軟的財務命脈,但在攜帶式裝置普及與Amazon的AWS發展同時,微軟卻沒有跟上這波轉型,導致落後競爭對手窘境。

所以自2014年納德拉接掌微軟執行長後,他秉持著讓微軟回到初衷,也就是「將尖端資訊科技普及化」,我認為就是將科技融入生活的改革方向,帶領微軟邁入下一個嶄新的時代。就實際面來講,微軟的股價與市值屢創新高,代表這個改革的方向走正確的路上。

就外界看不到的微軟內部,納德拉希望將微軟轉變成一個充滿熱情與創業精神、具備多元化與包容性的企業環境。這很像之前讀《Principles》時,橋水基金的「可性度加權」(Believability-weighted)決策方式,或是Apple推行的「平行設計調查」與ANPP「蘋果新產品流程」,這些制度的推行告訴我們,只靠統計數字來做判斷的時代可能已經終結了,我們現在更應該以人的角度出發,去除偏見、勇於接納不同的聲音,並不斷試想各種可能性。

他先凝聚團隊對於決策的共識,建立清楚的願景與文化,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下,才能讓大家聚焦在全新的目標上。將微軟的核心價值設定為「行動優先,雲端至上」,用雲端平台與數位裝置將「數位工作與生活體驗」串聯起來。以至於後來Azure雲端平台與Continuum功能、Windows10及Surface的推出、買下線上遊戲Minecraft與LinkedIn等決策,讓微軟不再只是吃老本與充滿官僚企業的大象,而變的更敏捷、更創新、更開放與更目的導向。除此之外,微軟及各大企業也開始進行競合遊戲,每家企業可以專注於維持自己的競爭力,增加自身的附加價值,但也開始相互合作,創造額外的價值與新的可能。

最後的部分,納德拉提到,混合實境、人工智慧與量子運算這三大科技,將在未來的幾年內,改變科技與其它產業的樣貌,也會為經濟與社會帶來重大的改變。有關人工智能的發展與影響,支持與反對的論調都還在討論當中。

雖然他在這本書中著重於科技發展的趨勢而非細節,但可以看出他對科技發展與人類進步的肯定,除了企業應該以長期的發展為目標,不吝於對新科技進行投資之外,並期待世界各國可以藉由導入新科技來刺激進步動能。企業與世界的進步最好是形成一種正向的循環,創新與冒險創造的價值與財富,除了讓企業獲利,也可以使整個社會受益。所以企業的目的是打造一個更好的世界,增加多數人努力的動機,增加社會的經濟活力,才會使自身也跟著繁榮發展。

科技目前處於一個階段性的起跑點,對一個正在翻轉的世界,一般人通常不會有什麼深刻的體悟。人們通常喜歡懷念過去的美好,希望維持現狀就好,但是這本書讓我了解到,這個世界並非永遠一成不變。即便萬物都是靜止的,人心也會一直思變。這個世界一直是在維持在一種動態均衡的狀態,雖然有的時候會偏向特定的一邊,但終究還是會漸漸回復到中心點。

科技的發展過程也是如此,從人力轉移到重視機器生產,想要用自動化來解決一切生產問題。但隨時間經過,我們又將研究重心轉慢慢轉移到人力和機器的中間,看如何互相配合。而這本書就是在告訴我們,要如何在人類與科技之間找到一種均衡,借助彼此的力量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最後可以達到怎樣的境界,有些說法目前聽起來還有點不切實際,不過歷史是創造在一連串的意外之中,這些演進都是在未知的恐懼與勇氣之中被人創造出來。這個世界上還是要存在著Dalio所謂的「塑造者」(Shaper),如果每一個人都抱持的消極的想法,可能也就不會有產業革命與科技創新了。

我很喜歡看有關於未來趨勢或預測的書籍,但是我認為不管是科技、經濟,甚至未來都沒有辦法準確的預測。這些議題與討論,其實是在反映每個人的認知與每個人心裡所抱持的信念。而我們不應該忽視它們,因為這些信念可以說就是變革的動力。這也說明了我自己的人生與投資哲學。凡事都有很多個面向,當我們選則看其中一個面向的時候,只是代表我們選擇當什麼樣的人而已。如果人生也有重新整理的選項,不知道每個人會Hit refresh多少次。如果不能重來,那我們就必須在每一個選擇之後,擁抱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