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思維-如何做個有邏輯思維的人?你需要「深度思維」

 

上個禮拜提到萬維鋼介紹的《The Art of Logic in an Illogical World》(不講邏輯的世界裡的邏輯藝術)這本書,有提到下一個章節是討論「如何做個有邏輯思維的人」?

除了文章( 連結 )中提到我們常犯的三個邏輯錯誤:逆命題、否命題跟怪罪別人外,更常見、滲透我們的思考模式,我們卻渾然不知的錯誤是- 籠統陳述(sweeping statements)

什麼是籠統陳述?簡單來說就是以偏概全

舉個例子大家就清楚了,有個女性,經歷過幾次不成功的戀愛,她說「男人沒一個好東西」。這顯然是個邏輯錯誤,全天下這麼多男人,怎麼可能一個好的都沒有呢?

我們會犯下這樣的邏輯錯誤,或者是因為被某種強烈的感情所刺激,或者是出於某種目的,想要跳過邏輯,提出很激烈的說法。

如果你想要避免這樣的錯誤,你說話的時候就需要加一些限定語,縮小陳述的範圍。不要說「男人沒一個好東西」,你應該說「從我近期接觸過的幾個男性看來,其中大部分人的表現似乎不怎麼樣。」

上面的例子十分生活化,有時候不講邏輯是一種表達方式。不講邏輯,可以傳遞強烈的感情。也許可以幫助生活添加一點情趣,無傷大雅,如果別人跟你講感情,在某些時候我們也不是非得講邏輯,把自己搞得與其他人格格不入。

不過,換個場景或問題,籠統陳述的邏輯錯誤,對解決某些問題通常是沒什麼幫助的!

籠統陳述會衍生出一些問題。相對於精確的邏輯表達,感情表達之所以容易引起誤解,是因為說話的人和聽話的人所處的思維情境不同。他預設和你是從同一個視角來看待問題,你應該能理解他的意思,但是你卻是使用另一個視角,導致兩個人頻道不同,做出來的判斷也不一樣。

要怎麼解決籠統陳述的問題?

你可以從自身做起,也可以與外界進行溝通。這才是使用邏輯的正途。邏輯只是對真實世界的一個抽象描述,不符合你邏輯的東西不一定就是錯的,很可能只是你們抽象的方式不同。

你可以多使用幾個視角來思考問題,把所有可能性列入考量。也可以與對方溝通,讓對方明白你的意思。當對方知道你願意聆聽他的看法時,心理會卸下防備,你再提出你的看法,他會更容易接受。

智者,應該幫人們互相理解

學邏輯是為了看清事物的本質,是為了發現分歧促進理解,而不是只是一味的吊書包,做一個炫學者。

我在看這篇文章時,想到了我前陣子介紹的一本書《深度思維》。裡面也講了許多訓練邏輯思維的方法,告訴你如何利用各種技巧,去擴展你的視野,提升你的格局。

《深度思維》中的內容就很適合拿來對付「籠統陳述」,這裡舉兩個實用的方法:

  •  5Why思考法

5Why思考法是指對一個問題連續多次追問為什麼,直到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

到底要問幾個Why?

不是限制問5個Why,而是要根據情況靈活調整。確定數字的原則是:不斷追問下去,直到問題變得沒有意義為止。

我們在做投資,分析企業時也常常遇到一樣的問題。一家公司上一季出現出現較大的虧損,我們又該如何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呢?

我自己做研究時也常常自問自答。拋出對的問題後,找資料的精準度也會提高很多。

  1. 為什麼上一季發生虧損?→產品銷量沒有達到原本的預期,拖累營收
  2. 為什麼產品銷量未達預期?→因為不受消費者青睞,購買意願降低
  3. 為什麼不受消費者青睞?→因為公司沒有做好市場調查、產品不符合消費者的需求、行銷方式錯誤等原因造成
  4. 那要怎麼解決呢?公司目前提出的調整方案是什麼,評估成功執行的可能性
  5. 這現象是否是一時的?還是永久的?→判斷公司的股價是否被低估,未來有可能重新振作
  • 5So思考法

5So思考法是指對一個現象連續追問產生的結果,以探求它對未來可能造成的深遠影響。

這個方法讓我們可以洞悉事物的未來趨勢。So的意思是「所以呢?」「那又怎麼樣?」「會產生什麼影響?」

這有點像我們之前介紹《大利從小》這本書的作者Joel Tillinghast採用的思考法-「Premortem」(事前驗屍)。在計畫展開之前,就先設想失敗並追究原因的意思,可以提升計畫的成功率。這個方法也很適合套用在投資上,在投資之前先預想損失,控制風險。

  • 瞻前顧後

使用5Why思考法和5So思考法可以讓我們從多個視角看待問題,將你的思維邏輯從多個點串成鏈條。這個鏈條有兩個方向,一個視像前追溯原因,一個是向後追尋結果。以投資來說,通盤了解了整個因果關係,才有辦法對公司的發展做出最合理的判斷。

如果你可以站在全流程優化的視角上,你對任何事物的整體掌控會更強,認知也會更加深刻,這正是深度思維的特點與好用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