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Thank You for Being Late》謝謝你遲到了

若是一部機器,你按下停止按紐,機器就會停止運轉。但如果是人,你按下停止按鈕,人才會開始思考。

用《謝謝你遲到了》這本書來做為2017的結尾,應該挺適合的。年尾就是需要我們都「暫停」一下,回想今年一整年發生的每一件事、遇到的每一個人,對我們的人生產生了什麼影響。重新想像未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並尋找出一條更好的途徑。

  • 源起-「會寫部落格」的收費員

這本書最讓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一章,也是作者描述寫這本書的契機。佛里曼在停車場遇到一位有看它的專欄、還「會寫部落格」的收費員,並且這位收費員還邀請他瀏覽他的部落格,請他傳授幾招經營部落格的方法給他。這位收費員博吉亞,來自於衣索匹亞,希望利用部落格為他的族人發聲,幫助他的祖國。他們的相遇與接觸,讓佛里曼站暫停下來,重新思考寫作這件事。他認為,專欄寫作混合了個人的價值觀、優先事項和抱負三個基本物質,表示你最在乎、最希望看到落實的事,並說出來讓大家知道。

  • 建立部落格的初衷-我的價值觀

這也讓我回想當初建立部落格的時候,我的價值觀是什麼?我希望的目標或結果?我又要藉由什麼方法或過程來達成呢?其實我只是單純的想要分享我對一些事物想法、閱讀與投資的心得,也希望可以得到讀者的迴響與討論。不過,一個專欄作家、或是真正的部落客,目的應該是要影響別人、激發反應,而非只是告知而已,所以必須從某一個角度切入、說服別人,才能扭轉讀者的想法和感覺,以一個全新的觀點來看一個議題。

我認為要達到這個境界真的很難,首先,你要先確認你的價值觀是正確的,才能盡全力去推廣它。橋水基金經理人Ray Dalio用「機器」來比運這個世界的運作,並在《原則》(Principles)這本書中提到,任何人都應該要擁有自己的原則、認清事物的本質(機器是怎麼運作的),並敞開心胸接納不同的聲音。

How do I know I’m right? 網際網路與平台將一群有相同興趣、有關連性可能的人串聯在一起,提出看法,互相激勵討論,到最後每個人都可以自我提升,就是一種良性的回饋機制。如果我錯了,我是否有勇氣去承認錯誤,並修正我的看法?除此之外,我是否擁有持續學習的動機與渴望,可以讓我不斷的進步,提出更好的觀點呢?

  • 我們生活在一個「加速時代」-市場(全球化)、大自然(氣候變化)與摩爾定律

佛里曼自述:「這本書就像是一篇以今日世界為題的超長專欄,寫作目的是為了定義改變世界的幾股重要驅動力,解釋它們如何影響不同的人們和文化,並且辨認我認為因應這些力量最適切的價值觀與反應,好讓地球上大多數的地方、大多數的人們,都能夠做好心理準備,迎接最猛烈的衝擊。」這幾股驅動力就是市場(全球化)、大自然(氣候變化)與摩爾定律三個核心要素,用不同的角度切入,解釋它們如何互相作用,構成一個「加速時代」,並影響全世界的人們與文化,並加入作者的見解與建議的解決方式。

想像一張圖表上面有兩條線,橫軸代表「時間」,縱軸代表「變化速率」,我們可以將科技的發展畫成一條曲線,這條曲線有如曲棍球棒的線條一樣飛揚向上。而我們可以在畫另外一條直線,起點比科技發展的曲線還要早,而且在那條曲線的上方,這條線的上揚幅度極小,幾乎看不出明顯的坡度。這條線就是用來代表人類,也就是個人與社會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

由於科技變化的速度呈現加速度,因此已經超越人類適應變化的速率,大多數的人都跟不上了。「我們因此陷入文化焦慮,每天從新科技獲得的好處變得有限。」要解決這種情形的方法,其依就是增強人類的適應力,把驅動科技創新的特質運用到文化與社會結構上。創新是一個循環的過程,也就是在實驗、學習與應用中,轉化為經驗的累積。人類必須要去接受一個現實,這個時代就像是在學習騎腳踏車,不要跌倒的方式就是,「持續不停的踩踏板,持續前進」,也可以稱作是一種「動態穩定」狀態。

科技帶給我們的影響太多了,不管是正面影響,或是其所衍生出的負面影響。科技讓我們可以化複雜於無形、化繁為簡。它讓所有產業可以重新定位,也可以讓人類的財富重新分配。它提升了生活水平,卻也讓人類懷疑自己未來存在的必要性。它讓世界變成平的,卻也可以讓人類群體又變得四分五裂。科技發展的速度太快,快速的科技創新與變化,最後的結果是我們真正想要的嗎?科技影響人類的生活,但是反過來,人類也影響的科技的發展。

這些觀念所衍生出討論的問題,也常可以在報章媒體上看到,每個人的想法都有所不同。不過這樣其實更好,因為當社會中充滿了不同的聲音時,反而塑造像生態圈一樣的多樣性,使得整體更加茁壯繁榮。不過在轉變的過程當中,不免也會經歷痛苦的過渡期,因為我們面對的可能是完全未曾想像過的變化。但是,「失敗只是你還未能充分善用的情況,未能轉化成對自己有益的事情。」只看我們是否願意努力去學習與嘗試。

《財富的起源》(The Original of Wealth)一書作者艾瑞克.班哈克(Eric Beinhocker)將技術分為兩種形式,物理技術與社會技術。物理技術是以科學的速度演進,發展快速,而且愈來愈顯著加快。而社會技術則是人類互相合作的組織方式,以人們能夠改變的速度演進,發展緩滿許多。即便人類進化的速度跟不上科技進化的速度,但是我認為就像《創新的兩難》中提到的「性能過度供給」,在這個時候,競爭的基礎可能改變,反而提供許多意外的機會。

  • 每個人的存在都是一種獨特性

若一項工作只需要科技技能的話,很有可能會被自動化或被AI取代;若一項工作只需要展現同理心或靈活性技巧的話,這種工作可能不會獲得高薪。現在正夯的職業,是那些結合科技與人際技巧的工作,AI到最後還是無法取代人與人之間語言,情感與肢體接觸的交流。就像我每次手舞足蹈的向朋友介紹一本書,講的口沫橫飛,但是要寫成文字時卻常常找不到詞彙表達我的激情。我去餐廳吃飯時,餐廳經理認出我並與我像朋友般閒聊幾句,可以讓我下次還想要再去光顧,但是若幫我點餐的是機器人,我可能就不會有這些想法了。

我們現在都認為程式設計師、網路電商等接觸大數據的工作才是市場上的主流,好像沒有念到程式語言或其他相關科目就無法在職場上獲得高薪。但是,這其實也是一體兩面。當這些高科技業的成員幫我們塑造了更高速的網路世界,更寬廣的網路平台同時,同時也塑造了很多一般人就可以從事的行業。

網路上部落客、直播主就是最顯著的例子。如果在以往,想要擁有知名度與群眾的影響力,我們就只能從電視及報章雜誌的窄門進入大眾世界,而一期雜誌或一集節目的背後,需要許多流程。但現在部落客與直播主,他們只要願意,購買簡單的設備甚至拿起手機,就可以開始經營並行銷自己。這些人運用本身的獨特性,利用現代科技將自己打造成一個品牌,因此而得到高知名度與獲利,或許才是未來的趨勢。

蜘蛛人電影的經典名言:「能力愈大,責任越大」(With great power comes with great responsibility.)。似乎也可以應用在現代科技與商業上,能力愈大的公司,面對人類的期待,其所承擔的責任也愈重要。而一般人也常把「改變__,從自身做起。」作為口號,希望可以為這個世界的美好盡一份心力。

我認為人與人之間的聯繫、群體之間的凝聚力與創造出的信念,才是最無可取代的價值所在。我們對於未來的懷疑與恐懼,有可能是建立在我們對未來的無知與不安全感上,但是,在我們試著去預測未來的同時,也不能忽略我們可以把握的當下。居里夫人曾說:「生命無足畏懼,只須了解。現在,就是該好好了解的時候;了解愈多,恐懼愈少。」用這句話作為2017的結束,與擁抱2018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