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併購大戰-Morgan Stanley以130億美元併購網路折扣券商E-Trade

昨天Morgan Stanley(股票代號:MS)併購E-trade(股票代號:ETFC)的消息傳出,對E-trade的股價像是注入強心劑(+21.8%),對大摩的股價卻像吃了瀉藥(-4.6%)。

造成這樣的結果是市場與投資人對於這筆交易的不信任,原因可能有幾個:

  • 不該買!
  • 買錯了!
  • 買太貴!

不該買的原因是大摩的投資者認為,公司應該專注在透過股票回購或股息將現金返還給投資人,用目前的回購計劃來看,收購E-Trade的金額足以提供兩年的股票回購計畫。我是覺得這是短視的想法啦,以長期的眼光來看,應該是要先看公司的策略是否能驅動成長,而不是只看公司可以配多少錢。

到底是不是買錯了,我們可以參考競爭對手的說法:網路折扣券商Interactive Brokers (IB)(股票代號:IBKR)的創辦人,也是億萬富翁湯瑪斯·彼得菲(Thomas Peterffy)接受媒體訪問,談到之前IB也有和E-trade談合併,不過最後卻放棄了。

彼得菲拒絕的原因,在於E-trade把客戶的資金都放在長期政府公債,所以如果IB買了公司,是無法有效利用這些資金來創造利潤的。而IB是將這些資金放在短期公債(例如國庫券)。

這些資金為什麼重要?是因為現在的網路券商大多都已經降至零手續費,大家是否有想過零手續費之後券商要靠什麼賺錢?

券商又不是做慈善事業,提供愈來愈好的平台與服務,手續費而降到零,當然會想辦法來創造其他收入。而把客戶存進來而尚未使用的資金做更有效的配置,就是券商與銀行最大的優勢,應該要好好利用。

既然這樣,Morgan Stanley到底為什麼要買E-trade?其實這個問題不能看短期,而應該要看公司的長期規劃。

Morgan Stanley在這筆交易的打算,看的是合併之後可以大幅擴大原本的資產管理業務,原本Morgan Stanley自己擁有300萬客戶與2.7兆的資產,加上E-trade的520萬客戶與3600億美金的資產是一大助力。

除了更多潛在的財富管理收入增長,更多的客戶加上更多的存款,可以提供銀行更多的靈活性去創造額外獲利。不然只能像苦苦求生的銀行去刪減成本,裁員,但是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在現在這個所有金融活動都網路化的時代,從本質去改變才是關鍵。

E-trade不會投資理財,大摩會啊。上次公司的Q4財報中,營收年成長27%,銷售和交易業務成長了28%,在固定收益交易收入增長了126%,而股票交易收入則相對穩定。

最後來看看到底有沒有買貴?

Morgan Stanley用130億美元收購E-trade。在這筆交易上,E-trade的股東每股換1.0432股的Morgan Stanley股票,等於是每股58.74美元,還高於昨天的收盤價54.73。

跟上次Charles Schwab(嘉信)併購TD Ameritrade來比較一下,2018年11月25日嘉信宣布併購TD Ameritrade,溢價約為17%(以前30天股價計算),支付價格為TD 2020年獲利的15倍左右。

而這次大摩併購E-Trade則是較前一天的收盤價高出30.7%,支付價格估算也是E-Trade 2020年獲利的15倍左右。我是覺得價格還挺合理的,沒有特別貴。老實說E-Trade在這樣的環境下議價能力應該也不高吧。

可以想見未來金融業的銀行業的併購風潮不會停止,IB創辦人也在訪問中提到,樂於見到這樣的現象,他也一直在尋找好的機會,不過,IB想當的是一位買家(Buyer),而不是被收購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