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AAPL) 2019Q1 財報短評

Apple(AAPL)上一季的季報我們已經寫文分析過,這次的季報公佈,除了補充公司三個月來的業績表現外,我們也可以來印證看看我們上次的觀察。

上次的財報中,Apple最為人所質疑的是他財報披露方式改變,從此次起不再公佈iPhone的銷售數字,但是會新增服務收入等細項。以Apple公司未來的策略走向,這樣反而更可以顯示出Apple的經營表現與能力。

檢視Apple此次的財務數字:

  1. 公司營收為84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了5%。
  2. EPS為4.18美元,增長7.5%。
  3. 在獲利能力方面,公司整體毛利率為38%。其中硬體產品的毛利率為34.3%,服務的毛利率為62.8%,與之前預期的數字大致相符。

公司在上季提供業績指引時就說過,因為前一年iPhone發佈時間的異動,外匯波動,某些產品的供應限制(補貼政策)以及新興市場的宏觀經濟狀況,使得iPhone的銷售量差於預期,此季iPhone銷售的收入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5%。不過,雖然iPhone銷售衰退,但Apple在其他項目則有顯著的成長!

其他產品與服務的總收入增長了19%

  1. 服務收入這項,達到了歷史新紀錄的10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9%。Apple Music在這個季度的訂閱人數達到5000萬,Apple Pay也在新市場(如德國等三個國家)啟動。整體付費訂閱人數超過3.6億,預計在2019財年會超過5億人。
  2. Mac則因為去年10月份推出新機而增長了9%
  3. iPad的收入增長了17%。
  4. 穿戴式家庭和配件(包括Apple TV, Apple Watch, Airpods, Beats, Home Pod和iPod)的收入也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尤其是在Apple Watch和AirPods的強勁銷售帶動下,整體增長33%。

有趣的是,Apple大部分的服務收入都是源自於使用iPhone等硬體設備及操作系統。我們在上篇Apple的財報短評中,也請讀者做些延伸思考:Apple藉由iPhone及其他硬體設備來做為服務收入的載具,跟Amazon使用Echo兩者之間做比較,誰能占據較大的優勢?

當然目前答案尚未下定論,但是使用Apple硬體的用戶對於服務的付費意願會逐漸提高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在這季Apple提供的活躍設備數達到14億,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約1.1億。每位用戶消費金額也從去年的7.1美元增加至7.8美元。

所以,這樣來評斷庫克以降價來提振Apple銷量也很合理,因為這也會間接推升使用Apple服務的用戶基數,加快服務收入的成長力道。另外,前陣子的新聞也報導Apple開始與競爭對手合作,包括將Apple Music帶入Amazon的Echo設備、將iTunes的內容導入三星電視等,我認為也都代表相同的意義。

這也代表科技巨頭的未來發展,不論是Apple或是我們之前提過的Netflix等公司,在未來都有可能從競爭對手轉變為合作對象。可以參考我們寫過的《競合策略》這本書,書中提到的「價值網」概念:價值網的價值創造功能,可以讓整個商業的範疇擴大,也就是藉由所有參與者的合作把整個市場的餅做大了。但是,合作之後無可避免的分餅問題也隨之而來。分餅就是爭取價值的競爭,如何分餅才算公平,才能讓合作關係可以持續下去呢?是我們去思考這些公司未來走向的準則。

iPhone銷售收入佔Apple總收入佔比仍達到62%左右,現在要說服務收入對Apple整體營收有大幅助益也許尚早。不過我認為,Apple可以做的事情還很多,但是轉型的過程並不需要躁進,按部就班反而在過程中可以得到較好的反饋與調整彈性。

延伸閱讀:美股投資-再談Apple:從小米的「戰地筆記」來看蘋果公司的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