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投資人約翰·聶夫(John Neff)與他的投資原則

傳奇投資人約翰·聶夫(John Neff)於6月4日辭世,享壽87歲。

近年投入市場的投資人可能不熟悉約翰·聶夫這位投資經理人,但在柏格(John C. Bogle)的書中卻常可見到他的名字。雖然柏格致力於推廣指數化投資,卻對主動投資人約翰·聶夫讚譽有佳,而聶夫投資生涯的操作績效也非常突出。

1931年出生的約翰·聶夫,在1963年進入威林頓管理公司的合夥人,在1964年成為先鋒溫莎基金的投資經理,直到1995年退休。該基金在他管理的35年期間,累計報酬率為5546%,是同期S&P500指數表現的2.5倍,年化報酬13.7%,並有20年擊敗大盤的紀錄。

1980年,聶夫也接受了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請求管理該校的捐贈基金,運用他的投資方法,在接下來的18年將該基金從2億美元累積到30億美元,年化報酬率16%。

1999年,聶夫對市場提出警告,認為目前市場中的本益比高達2.8倍,殖利率卻只有1.1%,是他認為價值最高估的時刻。當投資人開始想要吹噓時,便是該提高警覺的時候了!也等於精準預示了股市泡沫破裂的來臨。

2002年9月,當時正處於網路破滅後的悲觀情緒,當時有記者訪問約翰·聶夫對於市場的看法。聶夫認為,人們往往在歷經長期的多頭市場、到1990年最後的五年黃金歲月後,會遺忘了上一個熊市所造成的傷害,但最後的結果是,無法在逆境中繼續生存下去。

他認為美國市場已經出現低點,未來每年將上漲6%到7%,殖利率約維持在2%的水平,總報酬率約8%到9%。「我們在溫莎基金中使用的擇股標準是以低於市場本益比40%-50%的折扣來買基本面穩固的公司,而目前的折扣水準是50%-60%。」

你可以稱聶夫是一位價值投資者,也可以稱他為反向投資者,但是,他則稱自己是低本益比投資者

約翰·聶夫的投資原則,包括七個檢視標準:
  1. 低本益比
  2. 盈餘成長率超過7%
  3. 殖利率保護:即便在90年代末期的股市高點,溫莎基金的投資組合仍保有2%的殖利率。
  4. 優異的總報酬率:總報酬率可以用以反映對公司的增長預期。總報酬率為總報酬(盈餘成長率加上股息收益率)除以本益比的值,溫莎基金基本上選擇投資在總報酬比率為2的公司。
  5. 盡量避開景氣循環股:因為景氣循環的落差時間難以估算
  6. 具成長潛力的好公司:藍籌股面臨短期困境,而進入低估值時也是撿便宜的好機會。
  7. 穩固的基本面:包括強勁的盈收、利潤率與現金流量

不符合上述標準的投資標的,買入後陷入虧損的風險也會更高。過去投資人追逐被認為會永遠保持成長的漂亮五十股票,當泡沫破掉,S&P500指數從高點下跌45%,反而變成長股的墳墓。聶夫認為,這些公司的基本面沒問題,擁有不合理的估值是才是問題所在!

不盲從熱潮從來不是容易之事,卻可以為你帶來獲利

不要忽略股價受到重創跌落谷底的公司,反而應該注意它們的變化,尋找穩固基本面、強勢的型態與好的價格買入,等待股票上漲。

基本面良好,盈餘成長的公司擁有三個特性,包括強健的體質、持續性的生產力和價格上升。我認為,強健的資產負債表與現金流、持續成長的損益表才會帶來股價的上漲,所謂的價值投資就是在其他人忽視的領域中尋找潛在的機會,並且在轉機發生前早先一步進入市場。

1973、1974年,溫莎基金下跌25%和16.8%,同時間S&P500指數下跌14.7%和26.3%。聶夫將投資組合轉為防守,買入AT&T , Safeway , CVS 和其他保健類股,而非市場上最受歡迎的Coca-Cola , Procter & Gamble和Gillette。這些看似平淡、成長緩慢的股票,卻讓他在1976與1976年取得54.5%與46.4%回報的好成績。

再度印證了聶夫堅持的投資哲學,在不被看好的市場中淘金,找出股價低卻仍有經營能力和管理團隊,買入這些公司的股票,來獲得更大的增長空間。

約翰·聶夫是值得尊敬的我們學習的反向投資人之一,他的投資哲學值得我們學習。1999年,在記者Steven L. Mintz的協助下,聶夫出版了自傳《John Neff on Investing》總結他的投資理念與職業生涯。中文版由前寰宇出版社出版,書名為《約翰·聶夫談投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