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FINISH》完成:把不了了之的待辦目標變成巳實現的有效練習

最近看了《完成:把不了了之的待辦目標變成巳實現的有效練習》這本書,這本書英文版是2017/9月出版的,在Amazon.com評價是五顆星,那時知道台灣出版社要出中文版了也很有興趣,也很謝謝出版社可以提供這本好書讓我分享給大家!

《完成》的作者喬恩·阿考夫( Jon Acuff)之前還有寫過另外一本書《開始》。在《開始》這本書中,主要是鼓勵我們克服恐懼,直接將想法付諸執行。

不過,有一次一位讀者問他:「開始對我來說從不是問題,我開始過一百萬件事,但沒有一件完成的。要怎麼樣才能完成?」把他問倒了!

你是不是也深有同感,覺得「是啊!開始有什麼難的。」

在這個鼓勵「試錯」、投入的成本與承擔的損失都越來越低的時代,隨時都可以開始與結束。

就像前幾天才分享過討論「沉默成本」的文章,裡面也告訴我們:在權衡是否要繼續堅持下去的時候,我們需要考慮的面向與決策流程。Just do it是個振奮人心的口號,但要怎麼持續,最難的不是開始,而是如何選擇結束、如何完成、達到目標!

即便是作者,他也有一長串的未完成清單,怎麼辦?

我們應該先要去思考:為什麼我們會想要放棄?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 目標訂的太高
2. 目標訂的太樂觀
3. 時間有限,有捨才有得
4. 為不在乎的事情努力,才是壓力;為所愛的事情努力,叫做熱情

說說一些自己的經驗

最常有人問我的就是為什麼看書很快?
其實我覺得自己看書就是一般速度,也不會設定自己一年一定要讀幾本書,幹嘛給自己那麼大壓力?有時間就讀,沒時間就不讀。一件事情的完成度,就是看我們願意花多少時間在上面,這當中當然也有機會成本的考量,我們也會減少做其他事的時間,這就要看我們如何排列優先順序與做出選擇!

一年看幾本書這個數字沒有實質上的意義,

重點是你從這些書本中獲得了什麼?

作者花了許多時間完成的書,我每個字都讀,也不會只挑我覺得的重點讀,因為心裡對某些觀念會特別執著,覺得的重點通常就是那些,但是我們必須去接受新東西,我想要得到其他我不知道的訊息,並重新整合到思考框架。

不過有個方法我覺得不錯!在這邊分享~

同時間可以看個兩三本,可能是不同領域的,我覺得同一本書讀了一段時間多少會產生一些疲乏感,可能是一下資訊量太大,或有些地方需要時間思考一下,這時換本書讀反而會有不一樣的想法與更好的效率。

目標訂的太高或太樂觀其實也會有反效果

拿投資來說,常常有人會說我要在某一段時間賺到多少錢?其實時間壓力反而會讓你做出許多錯誤投資決策,比如說,時間越接近到期日,你可能心理上會想承擔更高的風險來賺取尚未得到的報酬。

我們應該去觀察機率與計算期望值,並評估合理的報酬,按照計畫做出決策,穩健才是長線獲利考量。

時間有限,有捨才有得

能力是可以慢慢培養的,但是一般人總是在開始時高估自己的能力。我們可以在過程中調整目標,每天增加一點難度,階段完成度反而給我更多動力與自信。你在這個探索過程中就像遊戲一樣可以找到更多樂趣。也可以像開車,當你每天都走同一條路走得很順了,偶爾換一條路走,可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風景。

有興趣的讀者建議可以看一看這本書,書中有許多我們無法堅持到最後的原因與解法,試著去了解自己的問題,做出改變,漸漸會發現工作會更有執行力與效率。

最後引用作者的話做為ending,不管在哪個領域都是很適用:

多數人花了大半輩子想像與做夢
開始做很有趣,但未來是屬於完成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