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設定你的大腦,打造快樂財務人生-《金錢超思考》讀後心得

《金錢超思考》這本書其實內容相當不錯,包括如何看待金錢這個「東西」,以及當金錢等於我們的資產時,該如何擴增它的價值?

金錢原本不代表任何事物,但是人類賦予了金錢意義,用貨幣當成交易的媒介,任何事物都可以用金錢來衡量它的價值。也因為如此,全體人類認為金錢可以用來買到任何東西,包括快樂!我認為說快樂無法用錢衡量太過於矯情,畢竟活在現實生活中不得不承受金錢有其重要性,

在《成功竟然有公式》(文章連結)中我們提到,你覺得你很成功不算真正的成功,而是眾人認為你很成功才算成功。金錢也是如此,金錢無用論是個人價值觀的認定,但金錢的價值是眾人認定之事,我們能做的是擁有金錢的同時,也讓金錢發揮更大的價值。

本書作者喬納森·克雷蒙是《華爾街日報》的理財作家,撰寫專欄超過33年,出過8本理財書籍。對於金錢,克雷蒙擁有什麼超思考呢?

結論是,他認為他所作的許多努力都是徒勞無功,反而努力的儲蓄、謹慎的舉債、控管風險等單純的行為才是累積財富的不二法門。

為什麼克雷蒙會有這樣的結論?似乎與我們時時在想著如何靠主動選股來創造極大化報酬產生巨大衝擊。主要原因是,因為大多數人在作金錢上的決策時,都不知道自己要的到底是什麼!?以致於作出令人後悔的決定,既然如此,還不如遵循傳統的智慧,不要自找麻煩。

這也告訴我們,在做任何金錢的決策,或是你在研究是否要買入一家公司的股票前,你應該先了解的是你自己!

許多主動型投資人靠投資個股賺取豐厚的報酬,對他們來說,這些投資獲利代表的不只是資產的增長,更多的快樂是源自於市場證明了自己的思考邏輯是正確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但是,在等待的過程中心情有可能是複雜的、煎熬的,甚至也會犯錯,在這個時候你也必須有能力去承擔這些壓力,不然,你會變得很不快樂!

無法承壓的投資人,照著克雷蒙的建議提早開始進行穩健的資產配置,我認為也是很好的選擇。除此之外,簡單的資產配置,跟著股市長期成長賺取合理的報酬,還有許多閒暇時間可以選擇自己所愛之事,享受過程的心情更是美好。

在這本書中,克雷蒙對於財務規劃的想法:

1. 絕大多數的人都會很長壽,這對財務規劃產生重大的影響

百歲人生對於現代人來說不是難事,難得是在多出來的日子裡,我們該做什麼?

我們必須改變對於金錢的思考方式,現代的退休生活可能長達二、三十年,管理你的資產時你思考的不該是自己會早逝,而是活得太長,老年照護該由誰來買單?

2. 退休應該被視為是職場時間的延續

我們仍需要一份能自我實現的工作,差別在於退休後我們不需要再擔心這份工作的待遇是否夠好!

過去你是為了生活、家庭在工作,而退休後你可以擁有選擇的自由,不再是為了錢工作,而是為了自己。如果你還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請現在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你更可以積極的去做不同的嘗試,找到屬於你的池塘,讓你在裡面如魚得水,發揮所長。

3.  買進股票,提早享受資產的複利成長

近兩百年的統計記錄告訴我們(文章連結)美國股市的長期平均年化報酬為7.8%。美國股市相比於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報酬率也更好,自1900年美股的年報酬率比通膨高出6.5%,優於日本的4.3%與英國的5.5%。

指數基金之父柏格曾說過:「一定要投資。」在經濟成長與通貨膨脹的影響之下,我們可以預期握有現金是一種不智之舉,如果不做投資,只能保證我們終將一無所有。以一個50年的投資期間來說,一萬元的投資本金,再經過複利的累積下會成長超過18倍以上。如果你認為股市的風險過高,也可以透過儲蓄與投資來累積你的財富。

4. 重新設定你的大腦,讓儲蓄不再痛苦

我們先天性的大腦結構讓我們有即時享樂的傾向,讓我們不願意犧牲現在的消費來換取未來的資產成長。也因為如此,這樣的情況容易導致我們的財務失衡,尤其是在現代以「信用消費」為主的時代,理性的財務管理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

多數人犯下的錯誤是花太多錢,不必要的浪費導致存款太少或負債太多。在投資時,如果股市下跌我們反而急著想把股票賣出,當股市上漲到高點時又按奈不住追高的衝動。

想要在投資市場中穩健獲利,你必須排除讓你犯錯的偏誤,重新設定你的大腦:

  1. 太在意短期結果:比爾·蓋茲曾說:「我們總是高估未來2年會發生的改變,低估了未來10年將發生的改變。」在投資市場也是,複利需要時間累積,才有辦法發揮最大的能量。
  2. 缺乏自我控制:如果你沒辦法控制自己的衝動,設定定期定額扣款來儲蓄或投資也是一個好辦法。
  3. 相信成功有秘訣:追逐成功、頻繁交易、以為可以掌控投資結果的心態有可能會損害我們的投資績效。
  4. 相信未來可以預測:霍華·馬克斯說:「我們不能預測,但可以準備。」
  5. 我們以為看到模式,但事實上並不存在:誤判相關為因果,往往是決策的陷阱。
  6. 厭惡損失:讓我們錯失了應得的獲利機會,學會聰明的承擔風險。
  7. 多數人拋售賺錢的股票,卻死抱著會虧錢的股票:聰明的做法是接受損失,讓獲利自己照顧自己。
  8. 過度自信,將成功歸於自己的因素,將失敗歸咎於他人:不懂得自省的人,無法找到問題的癥結點,只會重蹈覆轍,無法進步。
  9. 我們的風險承受度會產生變動:環境因素影響我們的決策行為,在市況好的時候,我們總認為行情會一直持續下去而買進更多股票。
  10. 偏愛熟悉的投資,為了糟糕的決定找各種理由:人都喜歡擁有安全感,損失厭惡讓我們只看得到支持自己的說法,而忽略了事實。
  11. 故事比數據更有說服力:成長股股票之所以受青睞,是因為它編織了美好的故事,期待的心情令人愉悅,但內容往往卻很空洞。
  12. 從眾效應: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金錢超思考:讓財務生活有紀律,變成一種生活習慣

看完這本書,你會理解到所謂金錢超思考不只是你對於金錢的看法,而是你如何透過一個系統化的方式幫助自己進行資產累積,來打造快樂且成功的財務生活。

就如同人生歷經的幾個階段,隨著年齡增長你所扮演的角色也會跟著轉變。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在生產力最旺盛的階段,賺錢的能力價值會超過他所擁有的其他資產,所以這個時候應該好好賺錢,好好儲蓄;對於五十歲以上的人來說,最有價值的資產則是投資組合,是否可以帶來穩定的現金流支應退休生活。

把財務生活變成一種紀律,融入在生活中變成一種習慣,你便不會覺得所謂的節省是一種痛苦。在《讓「少」變成「巧」》(Stretch)(文章連結)這本書中提到,反而在這樣情況下,你會去思考如何利用手上現有的資源,讓它可以發揮更多、更好的效益?為你的生活帶來更多意想不到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