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偏差與決策鏈-《勝出》讀後分享4

投資者的整個決策生涯都是在為了「接近事實」並且做出正確決策而努力

不幸的是,要成功達到這個目標十分困難,因為決策所面臨的環節相當複雜,而且每個環節都可能出現重大的認知偏差,導致我們偏離的事實真相。

一個投資決策,包含了幾個關鍵性的環節

1. 事實

所有的認知都是從觀察事實開始,就如同大數據資料的蒐集,是最原始、單純,未經解讀的訊息。但是,事實通常也具有另外一個特性,就是模糊性與片面性。

比如「春天花會開」這句話代表了一個事實,但是到底花會在什麼時候開?有些花可能不會開!或者是不一定所有的花都會在春天開。我們獲得的是一個片段的資訊,無法代表整體,我們獲取到的事實也只能代表一個決策的起點。

2. 資訊

在《模型思考者》這篇文章(連結)中,資訊代表的是我們將所蒐集到的數據進行統計歸類,變成可用的資訊。而在投資當中,資訊是我們所選擇,可以對投資決策能產生影響的各種消息或資料。

資訊與事實類似,但是資訊往往還多了豐富性與真假不明的特點,甚至某些資訊還具有時效性。所以,當我們得到資訊時,也應該有能力可以去驗證資訊的真實性,以免做出錯誤的判斷。

3. 觀點

觀點如同知識,在我們腦中建立一個主觀認知,是我們觀察所有事物的出發點。對比事實與資訊,觀點的形成是已經經過我們腦中的篩選機制,挑選出我們認為有用的資訊而形成。

從觀點出發,我們的所有決策會因為我們本身的主觀意識、過往經驗、好惡等條件而改變。也因為如此,投資中常見的心理偏誤則由此產生,讓我們常常掉入決策的陷阱之中。

4. 判斷

在做出判斷之前,我們仍對自己的觀點半信半疑,但是到了判斷這個階段,我們會達到一個自信狀態,將思維轉化為具體行動,支撐我們後續的所有決策行為。

5. 理念

理面不一定是決策鏈中的必備環節,但是卻有一定的重要性。是什麼在引導我們進行決策,除了事實與觀點外,就是理念。理念源自於我們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幫助我們理解什麼是對或錯,並且幫助我們建立自己的核心目標。

6. 信仰

信仰與理念類似,是比理念更為強大的自我認同。在投資中,把理念與信仰相比,理念可以保持彈性,但信仰卻有可能過於強硬,執著於某些事物上而產生負面的效果。

我認為,以某種程度來說,對於價值投資可以是一個理念,價值投資擁有基本哲學,但卻並非一成不變,即便是巴菲特也會順應時代的改變而做出不違背核心思想的投資決策。但是許多投資人對於價值投資,或者說巴菲特則形成一種信仰,當對於巴菲特太過於迷戀而喪失自己的主觀判斷時,反而侷限了自己的進步與發展。

就如同李杰在書中所說:「價值投資本身也是在不斷的質疑與再思考中發展前進的,投資可以沒有信仰,但是必須理性。理性的目的並不是窮盡真理,更不是認定某個唯一的真理,而是永遠保持動態的視角並學會從正反兩方面便正思考。

讓大腦有效運作

如何保持理性,讓大腦有效運作?雖然我們曾提過許多有關行為經濟學的書籍,但是在這裡我們可以更進一步討論,是哪些問題使得聰明的投資人還是會做出一些愚蠢的決策:

  • 先入為主的「想當然」
  • 屁股決定腦袋
  • 真實的偏頗
  • 超出能力的複雜判斷
  • 專業自負與盲點
  • 頑固的心理弱點

曾經聽過一句話:「不要和你的股票談戀愛。」

戀愛讓人沖昏頭,往往蒙蔽了事實的真相,讓人看不到事情的全貌。股票市場也是如此,投資人不應該向某個企業保持忠心,也不應該成為某個企業的股市代言人。而是在與企業相處的過程中,愈來愈了解對方,以一個開放的心胸去評估是否適合持有該公司的股票。

不僅如此,當對方太過神秘,交往太過複雜時,你也應該要提高警覺。情緒因素讓我們對掌握在手中的訊息過於自信,卻忽略了一件事:我們所不知道的事,比我們知道的事更為重要。

一旦落入了過度自信的盲點,會引發出一連串的效應,讓你身陷其中而來不及離開。

從資訊碎片到框架分析

我們的大腦無法控制情緒壓力的變動,也無法承受大量資訊的堆疊,對於這樣的狀況,克服的方法有兩個:

1. 搞清楚並強化自己的能力,堅持待在能力圈內

2. 建立起一套有效評估企業價值的方法體系,對生意、企業和投資建立起框架性的思維方法

確定一個投資決策,是否建立在一個基本面的長期趨勢上

吸取多方資訊幫助我們蒐集客觀資訊,但是務必謹慎的採納資訊。魔鬼藏在細節當中,從稻草裡找到金針的方法,在於你是否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與解讀能力,從細節找到關鍵。

把企業分析的流程比做是一棵大樹,大樹的樹幹代表的是「企業價值分析框架」,樹葉則代表「各種資訊和細節」

先有樹幹做為根本,我們才能理解需要哪些細節來進行補充,我們的判斷是依據樹的整體,而不是幾片葉子,如同一張投資檢查表,將複雜的投資流程進行簡化,讓大腦可以更有效率的運作。

建立邏輯支點

先找樹幹在看樹葉,將各種資訊融合到投資的邏輯支點上,用來評估企業經營與自己的判斷是否一致。

如果你還沒有一個初步的框架,可以藉由下面幾個邏輯支點來建立:

1. 投資這個企業的戰略理由是什麼?

買入公司股票前,寫下具體的原因,評估這些原因的持續性與穩固性,並且建立對這筆投資的期望值。

2. 投資這個企業的戰術安排是什麼?

按照步驟依序建立部位,是否有加減碼、賣出的條件設定?

這筆投資在你的投資組合中,是進攻性的角色或是防禦性的角色?

3. 影響企業發展成功和失敗的關鍵要素是什麼?

先把未來有可能發生的意外因素寫下來,幫助你在遇到非預期狀況時可以理性思考。在持有公司股票的過程中,哪些因素是可承受的風險,哪些則不行,需要斷然出場。

一個完整個投資流程,應該整合以上的資訊,有系統的建立投資計畫。

投資是關於事實與邏輯的梳理,是關於社會環境的發展趨勢,是關於商業的本質與價值觀的建立。事實上,投資也是應該如同這個世界的運行規律,是有跡可循且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