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勝出者一樣思考-《勝出》讀後分享3

除了股神巴菲特之外,市場上仍有許多優異的投資者,他們的投資哲學或許各不相同,但是卻擁有相當類似的思想原則,值得一般投資人學習,並且將這些思考邏輯實際運用在我們自身的投資決策上,幫助我們更有效率的精進自己的投資技能。

複利的力量

最好的複利收益,建立在三個條件之上:

1. 本金足夠多

2. 報酬率高

3. 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但是,大多數的投資人並無法擁有全部的條件,除了小資族一開始的本金就不可能像機構一樣多之外,長時間維持高報酬率也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

如果在早期開始進行投資,我們的報酬率會隨著時間的拉長而急遽拉大。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有一項非常重要的關鍵因素:「收益的可持續性」

舉例來說,假設一個人十年獲得了10倍的報酬,但是在第十一年不小心遇到80%的虧損,那麼他的報酬會一下從10倍變成2倍,年複合報酬率會從25.89%下降到7.1%。這樣的情況並非少數,而是時常發生。

抑制虧損,是投資取得成功的第一要務

當一檔股票先從100元上漲50%到150元,倘若遭遇到50%的虧損,本金會下降到75元,要再漲回原本的100元,必須再創造33.3%的報酬率;但當一檔股票先100元下跌50%到50元,要再漲回原本的100元,則必須創造再一倍的獲利才可以。

想要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投資人首先應該看重「風險」,不要讓你的本金有巨額的虧損。但是,你也必須要有創造獲利的能力。成功的投資者善於防守,在市場過熱時也許獲利沒有特別突出,但是他更善於等待最好的時機來臨,讓每次的出擊可以大獲全勝。

投資者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功,在於他們了解到,股市中的收益具有明顯的「不均勻性」。所謂的不均勻性,是指在牛市和熊市的轉換時,往往導致報酬率的巨大波動。

這些成功者往往抓住機會,在他們的投資生涯中,創造出一個暴利累積階段,在短短幾年內獲得巨大的成功。就如同我們上面的例子,在一個優秀的開局後,能夠成功的將本金累積到足夠大,使得之後的長期投資中,即便複合報酬率回歸均值到一個水準,也可以實現預期的目標。

若你回顧巴菲特的生涯投資記錄,也可以發現早期的巴菲特與現今的巴菲特投資風格完全不同。早期的巴菲特投資是相當積極,甚至具有一點暴力成分,讓他的投資績效相當耀眼,在1950年代是巴菲特報酬率最驚人的時候,一度達到50%以上。時至今日,規模使得巴菲特與整個波克夏更看重獲利的穩定性與控制風險,而巴菲特運用他的商業眼光與資產配置能力,使得波克夏還是能擁有令人稱羨的佳績。

下注高機率與高賠率

了解了複利與控制風險,我們可以再進一步討論「該如何挑選合適的標的?」

查理蒙格曾經將股市比喻為一個「賽馬場的投注系統」,每個人根據不同的賠率來下注。任何一個人都會認為,只要一匹擁有輝煌紀錄,外觀最優良的馬,獲勝機率一定很高。但是,像這樣人人可見的好馬賠率通常不高,而一匹看起來很糟糕的馬賠率卻可能多出好幾倍。

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勝率高,賠率低的好馬?還是勝率低,賠率高的壞馬呢?

蒙格認為:唯有在一些價格偏離賭注太多的時候才該下注!這種機會相當難得,而其餘的時間則應該按兵不動。

股票市場上也是如此,唯有在你發現那些被錯誤定價的股票時,你才應該投資,而其餘的時間,你應該觀察,研究並等待。

想要成為一位聰明的下注人,你必須了解「凱利公式」:

(賠率*贏的機率-輸的機率)/賠率=下注部位

這個公式用來衡量在出現什麼樣的機會時,應該要下多大的賭注才能獲利極大化。公式中有兩個相當重要的關鍵因素:

1. 機率:指一個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 賠率:指事件發生後預期獲利與可能虧損的比值,也可以說是期望獲利/可能的虧損

凱利公式或許不能實際運用在我們的投資決策上,但是它告訴我們重要的觀念:投資的部位取決於機率和賠機率之間的關係。選擇一個高機率與高賠率的標的是成功投資的重要法則

在股票市場中,我們對於公司所做的研究和分析,都是為了提高獲勝的勝率,而同樣的基本面下,市場在不同的時間給出不同的價格,提供了投資成敗時面臨的賠率,而股票市場的高賠率,來自於市場的錯價。

聰明的承擔風險

在《下重注的本事》這本書中,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低風險高報酬」。有別於一般投資人的認知高報酬必然會伴隨著高風險,但在價值投資當中,低風險高報酬兩者之間卻不互相矛盾,原因在於我們可以控制風險。

對我來說,最大的風險就是本金虧損的風險。如果我可以控制損失的金額,我就留有餘裕可以重新開始。風險無法完全消除,但是我們隨時留意小機率事件的發生,做好準備,並且在風險較低的情況下,尋找具有上漲潛力和可持續性的獲利機會。

多數風險都具有主觀性、隱蔽性和不可量化性

霍華·馬克斯對於風險的描述特別精闢:「風險是一種發生的可能性,因此風險本身是觀察不到的,能觀察到的是損失,而損失通常都只有在風險與負面事件碰撞時才會發生。」

我將投資中會面臨的主要風險列出來,讓大家可以理解風險的各個面向,小心駛得萬年船:

1. 無知的風險

過去我曾分享過獵豹CEO傅盛寫的認知三部曲(連結),其中最低階層的認知就是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為自己所知的就是全部,但這也是在投資中最大的風險來源。

2. 複雜和不可知的風險

股市中普遍存在複雜和不可知的現象,這也是為什麼巴菲特常說不要偏離自己的能力圈,在你所熟悉的領域中尋找好公司,遠比投資在自己沒有把握的公司上,常常需要擔心與預測公司的未來狀況。

3. 被忽略的致命小機率風險

塔雷伯的《黑天鵝效應》(連結)這本書,講得就是極小機率所帶來的巨大災害,往往被一般人所忽略。這些事件通常具備三個特性:不可預測性、衝擊力強大及後見之明偏誤,讓人自己為是可預測的風險。

4. 無法有效把握機會的風險

面對市場上諸多風險,投資人有可能過於保守,而錯失的投資獲利的好機會。但是,一般更常見的是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 FOMO)的心態,這種投資人深怕自己賺不到錢,錯失獲利恐懼讓投資人擁有從眾心理,去追逐市場上的熱門標的,最後卻落得不好的下場。

對我來說,在面對這些風險的同時,除了遠離市場上的雜音外,你還是得參與市場,兩者之間並不衝突。指數基金之父約翰·柏格曾說:「如果不做投資,只能保證我們終將一無所有。在經濟成長與通貨膨脹的影響之下,我們可以預期握有現金是一種不智之舉。」

如何做投資,才可以達到我們設定的報酬目標,而投資一定會需要承受風險,把握可控的風險,獲取合理的報酬,才是值得我們考慮與了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