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投資勝率的贏家邏輯-《情緒賽局》讀後心得

《情緒賽局》這本書大有來頭,作者艾雅爾·溫特(Eyal Winter)是全世界最頂尖決策學術研究機構之一-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理性研究所中心主任,除此之外,共有八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為這本書推薦,可見其內容之重要性與可看性。

「賽局」是什麼?

其實我們在生活中,無時無刻都在使用賽局理論進行決策。因為當我們想要做出一個決定時,如果今天只需要考量到我們自己,那可能就只會有一個答案,但是如果今天這個決策會影響到自己跟其他人,那中間就會包含著多重選項與複雜的關係。

經濟學中常用模型來思考一個理性人面對不同的賽局情況,會做出什麼樣的行為。例如囚犯兩難困境,明明被抓的兩個囚犯都不認罪,可以獲判的刑期最輕微,但是最後兩個人還是都會選擇認罪。很明顯這不是最好的結果,而且看起來很不理性,但是,因為他們兩個人都不是單獨考慮自己的行動,而是也加入了預期對方會選擇的行動,所以最後才會得到這樣的結果

在股票市場中也是一樣,你買入一家公司的股票時,是單就這家公司的基本面看法來進行決策,還是依據對其他人對這家公司的看法來進行決策的?凱因斯的「選美理論」告訴我們,人們選的,都不是自己認為最美的美女,而是其他人認為最美的那一個。

現在我們設定另外一種情境,在囚犯困境中,讓兩個囚犯先懇談幾分鐘,你覺得結果還會是一樣嗎?如果一個囚犯提出了都不要認罪的建議,而且取得了另一個囚犯的信任,那結果可能是他們都不會認罪,獲得最好的結果。

或者,現在股票市場維持恆定,一個完全效率市場,價格完全反映了價值,所以沒有人可以因為掌握更多的資訊而獲得超額報酬。沒有意外、沒有情緒因素影響,股價表現最好的公司,就是在各方面都最傑出的企業。

如果你認為上述的情況是一個完美世界,我也許和你抱持著不同的看法!

很多人一定也不贊成,因為一個沒有超額報酬的地方,不會吸引投資者來投資,企業原本上市想要募集資金的目的會變得困難重重。你可以說人的天性真的很矛盾,有的時候散戶在市場中的想要並不是獲利,而是參與感,對他來說最大的報酬不是金錢,而是幸福度。

所以,人的決策不是只關乎於訴諸理性,而是與情緒因素相輔相成

關於理性與情緒之間的互動模式,這本書帶給我們很多實際的案例,以及延伸思考,告訴我們不需要再為自己的不理性而感到懊惱,反而讓情緒為我所用,因為,情緒有的時候比我們想得還有理性。

把情緒做為釋放訊號的機制

你可以把情緒當做一個訊號機制,對自己發送訊號,我們常在看網球比賽時,選手總是不斷的對自己喊話,這就是對自己發送一個承諾的訊號來提振士氣。

而在與人交往時,如果一個人沒有察覺情緒的能力,會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社會上所有事物的合作都是基於參與者之間的互相信任,提出條件與承諾,並在未來的成敗上做為責任歸屬的條件。

舉例來說,現在開始進行一個賽局,規則是這樣:你跟一個陌生人各拿到100美元,然後你們兩個要在「全拿」和「慷慨」中選擇一個策略來執行。如果你們兩個人的選擇不同,那選擇「慷慨」的人就要把錢送給選擇「全拿」的那個人;如果你們兩個人都選擇「全拿」,那就要各退還50美元;如果兩個人都選擇「慷慨」,就可各再獲得50美元。

在理性的情況下,每個人一定都會選擇「全拿」。但是現實生活中遊戲通常不是這樣發展的,加入了情緒因子,你可能會因為將對方的情緒納入考量,希望得到互惠互利的結果,而做出不同的選擇。如果這個再將遊戲變成一個重複賽局,會衍生出更多不同的情境,每一輪會依據你們前一輪選擇的策略進行來選擇新策略,當彼此知道對方的選擇時,逐漸演變成合作模式。

釋放出強烈的訊號,讓對方知道你的需求,以及你對這件事情的看重程度,來增加這件事情的處理效率

比如說,你到餐廳點餐後,等了一個小時餐點都還沒來,向服務生反應卻無法解決問題。這時,你憤怒的叫服務生把經理叫出來,直接向經理抱怨差勁的服務,馬上就得到了你的餐點與額外的補償。

投資市場是否可以觀察出由情緒釋放出的訊號?

所以,社會的所有活動都可以靠情緒釋放訊號來進行互動,聚集群眾心理,演變成一個集體的行為。投資市場的波動,也是群眾的互動之下的結果。我們是否可以藉由觀察市場釋放出的訊號,來判斷現在所處的循環位置呢?

如果每個投資人的行為都是獨立且理性的,便會促成市場變化的週期性。一個理性的投資人在做決策前,可能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思考模式。

第一種是如果一個人採取某個行動,是因為沒有其他的行動可以讓他獲得更大的物質利益,那這個行動就是理性的。舉例來說,你買了一檔股票,但是隔天新聞爆出這家公司的老闆被控詐欺,導致股價下跌了50%。因為你買的當下並不知道這件事會發生,若你相信股價終就會上漲,那這個行動還是理性的。

另外一種是,如果一個人採取某個行動,是因為沒有其他的行動可以讓他獲得更大的幸福感(效用),那這個行動就是理性的。舉例來說,若你認為抽菸是一件不好的事,因此即便你知道菸草股票會上漲,你也拒絕買進菸草公司的股票,這樣會使你的心情更愉悅,那這個行為也可以稱為理性的。

這兩種理性投資人有可能在面對同一家公司時,擁有不同的估值,做出截然不同的決定。也因為如此,市場才有可能出現被錯價的機會,讓投資人有利可圖。

從眾效應

不過,當出現另外一個訊號時,所有人對市場的觀點一致,行情達到頂峰時,投資者就要提高警覺了!

整個市場原本是獨立的個點,但是在這個時候相互連結產生新的網絡,群體的力量形塑了同質性高的思想與行為,每個人的行動,或多或少以錯誤的方式影響了身邊的人而不自知。

這又回到了我文章一開始討論的問題,如果市場是一個完全效率市場,每個人都可以取得相同的資訊,做出相同的行為,那市場中的超額利潤也會消失。

但是,還有另外一種最危險的情況,就是霍華·馬克斯(Howard Marks)所說的:

「過多的錢追逐過少的標的。」所有的人瘋狂追逐上漲的資產,造成資產價格因此膨脹,演變為泡沫,當泡沫破裂,所有人都會受到傷害。

我想,歷史會一再的重演,就是因為人類的思考模式中絕對不可能排除情緒的因子,讓我們抗拒不了外在事物的誘惑,而無法堅守原則。要怎麼改善這樣的狀況,讓我們面對可能來臨的風暴,保護自己免受傷害?

最好的辦法,就是學習讓理性思考結合情緒感知

理解市場的週期循環是怎麼運作的,並且在面對不確定性時,正視風險的存在,尋找可分散風險的方法,降低自己對於投資組合波動的恐懼。

永遠「反過來想」,當你對於未來的預測相當樂觀時,進行逆向思考,尋找否定自己的證據,來確認自己的想法是否過於自信。能夠做到些事情,便可以讓理性駕馭在感性之上,做出更好的投資決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