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FACTFULNESS》”真確”思考不是獨善其身,而是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真確》(Factfulness)這本書是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2018年推薦的書單之一。比爾·蓋茲對這本書的讚譽是:「這是我所讀過最重要的書之一,可以帶領你清晰思考世界的必備指南。
  • 真確思考不是獨善其身,而是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如果你擁有求真的欲望並付諸行動,你的一個小小的作為可以為這個世界帶來貢獻。這個世界沒有你想的那麼糟糕,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我們的文章也曾介紹過許多關於思考方式與心理偏誤的書籍,那些書告訴我們,人類的天性就反骨,我們總是過度自信,以偏概全,常常因為心理學所稱的稟賦效應,認為我們所擁有的事物就是比其他人的更有價值,讓我們在做出許多判斷的時候,往往認知和事實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鴻溝。
《真確》這本書同樣的也是在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去思考,基於事實來行動。但是,這本書最有價值的部分,不只是告訴你一個真確的思考模式如何幫助你做出正確的判斷,求真帶來的好處不僅是攸關個人,拓展我們的眼界而已,而是告訴你:
如果你擁有求真的欲望與付諸行動,你的一個小小的作為可以為這個世界帶來貢獻,這個世界沒有你想的那麼糟糕,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 有這麼誇張?
真的有,因為這就是我看完這本書最深刻的體悟!
如果每個人都只靠著接受「訊息提供者」,將選擇性的資訊傳遞出來給一般大眾,那這個社會只會有對或錯、接受或不接受、支持或是反對等的二分法。
但是,當有某一小群人開始去追求真相到底是什麼,有人開始為了真相發聲,有人願意提倡多元化,改變是進步與創新的第一步,那打造一個更好的世界,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 作者-漢斯·羅斯林(Hans Rosling)
本書的作者是由漢斯·羅斯林(Hans Rosling)與他的兒子奧拉(Ola Rosling)和媳婦安娜(Anna Rosling Rönnlun)共同合作的心血,在2005年,他們三個人共同創辦了蓋普曼德基金會,一起推廣人們對於事實的認知與追求,抵抗廣泛的無知,也因此促成了這本書的誕生。
漢斯是一位醫生,也是一位數據科學家,在這本書中,可以看到漢斯描述了許多他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有快樂的事,也有讓他遺憾終身的例子。小時候,漢斯的夢想是成為一個馬戲團表演者,但是因為父母的期望而順利的當上醫生,但是,因緣際會在診療中遇到一位馬戲團員,讓他一圓兒時夢,成為一位「擅長表演吞劍的醫生」,從這個故事,可以看見漢斯的調皮性格,也因為這些故事,讓這本書的文字充滿感情
漢斯也說自己是一位「可能性主義者」,可能性主義者的特色是,意思是既不抱持無端的希望,也不抱持無端的恐懼,持續抗拒過度誇大的世界觀,並相信未來會持續的進步。
不要美化過去的成就,也不要預期壞事會一直持續下去。
我們在思考任何事情時,都應該將這兩個想法同時擺在腦中。在漢斯認為,慶祝現有的成功與繼續目前的奮戰兩者並不衝突,但是成功不會從天而降,我們應該努力去達成更高遠目標,如果因為愚蠢的誤解而喪失希望,或許就無法達成目標了。
可惜的是,漢斯本人並沒有親眼見到這本書的出版與世界因為這本書的改變,而在2017年因病逝世,在最後一次至醫院治療時,漢斯仍手握著這本書的書稿,為書中的內容進行最後的討論與修改,這本書的完成,也是漢斯為這個世界所做的最重要的貢獻。
  • 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
漢斯經過多年的研究,將我們在看這個世界的同時,有可能受到的影響因素分別用十個偏誤來討論。這些偏誤當中,包括了人類固有的主觀意識與情緒因素,以及數據的濫用與解讀能力,每一種偏誤皆可能獨立存在,也最常見的是彼此相互作用,來提高影響力。
書中第一個介紹的偏誤就是二分化直覺偏誤。這個社會上,許多人因為方便、簡單,很容易就把一件事物分成兩類,例如富人與窮人、你們跟我們、對或錯…。
思考一下,正反兩個類別之間,有沒有重疊的部分?我們真的可以清楚的劃分界線嗎?
我們也很直覺的把這個世界畫分成富國與貧國,開發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有一些對我們來說是「常識」的認知,比如說:富有國家生育率很低,貧窮國家很會生小孩;富有國家的女性接受教育比例高,而貧窮國家則不然…
但是,我們的認知真的代表事實嗎?
下面的圖片是利用作者所開發的氣泡圖,橫軸是每名婦女的生子數,縱軸是五歲以下的孩童的死亡率,我將印度及中國位置標記出來觀察近60年來的走勢,不過就算看整個世界的趨勢,也會發現泡泡從右上角逐漸往左下角移動了。
  • 其實這個世界已經變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造成這樣的趨勢,在於我們所謂的很多低所得國家,他們的生活其實也一直在不斷的進步,不管是在健康或是教育,生活品質持續的提高。許多人並不是只存在高所得或低所得國家,而是在中所得國家。
所以我們應該用不一樣的評估方式來對這個世界做分類,漢斯提出了用「四個所得等級」,以每人平均一天的美元收入來分類。這四個等級可以想像成在打電動遊戲,每個人都想從第一級開始晉升,最後達到第四級的位置。目前的狀況是,全球人口最多是處在第二和第三個等級之中,這兩個所得等級的居民,每天生活的基本需求都能獲得滿足。
在每一等級的國家之中,也都還會有不同所得等級的個人。你可以到作者們設立的「Dollar Street」網站,上面有豐富的照片集,呈現不同等級生活的照片。你會發現,影響人們生活模式的最主要原因,不是他們的宗教、文化,或者是居住的國家,而是他們的收入。世界上擁有相同收入的人,通常生活過的都差不多;但是同個國家不同所得的人,卻也可能過的天壤之別的生活。
  • 用數據來求真
上面的例子告訴我們,我們的認知其實是錯的。如果真是如此,我們又要靠什麼來糾出錯誤並且取代誤解呢?答案就是「數據」。
數據可以幫助我們用客觀的方式去檢視事實,而不只是受到主觀意識的影響。
如果你得到了某些數據,有一些過往的「常識」就會被扭轉了!
比方說,新聞會大規模報導飛安意外的新聞,但卻沒有提到現在的飛行安全程度與過去相比已經大幅的提升了。在2016年總計有4000萬個飛機航班安全的降落在目的地,只有10個航班預到至死事故,出事率為0.000025%,是航空史上第二安全的年分。
恐怖攻擊是人們最害怕發生的事件之一,每當有疑似恐攻的新聞發生,總能引起民眾最大的注意力。但是,你知道在2016年因恐攻而死的人數只佔全球死亡人數的0.05%嗎?在美國,一個人遭到酒駕撞死的機率比因為恐怖攻擊而死亡的機率高出50倍,如果我們已經採取有效的措施來預防恐怖攻擊,是不是應該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可以降低危險的事物上?
  • 恐懼的吸引力
為什麼飛安事故與恐怖攻擊的新聞那麼受到注意及傳播恐懼?為什麼我們接受比較多的負面訊息,而且壞消息永遠傳的比好消息更快更遠?其實還是因為人類的內心傾向於留意壞事的發生,可能因為某些事曾經傷害了我們,導致深埋在內心深處無法忘懷。在《注意力商人》這本書中就有提過,吸引注意力最好的方式,就是讓觀眾有緊張、失敗、痛苦等高度情緒性的感受,所以才會有愈來愈多辛辣低俗的節目產生,不斷的發送刺激感。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當政府或團體想要樹立權威,或是執行某項政策,想取得人民的認同感,最有效的方法是什麼?前幾年一部非常知名,由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所籌畫的《不願面對的真相》紀錄片,主要傳達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全球暖化現象,正在破壞我們所居住的地球。
在高爾第一次與作者漢斯碰面,討論要怎麼描述氣候變遷這個議題時,高爾說:「我們需要創造恐懼。」因為恐懼是讓民眾對未來危機採取行動的唯一方法,簡單來說,是一種手段。在某些方面,採取一些「小手段」或是「善意謊言」,似乎無可厚非,但是,如果這些行為被濫用,結果又會如何?
我們知道一件事,就是未來總是無法預測與含有高度的不確定性。所以每當我們談到未來,我們應該抱持的開放態度,不應該挑最誇張的某個指標來呈現最糟的狀況,講得好像註定發生。而是將數據納入考量,改善數據,並依據改變與調整而行動。
  • 不靠數據無法了解世界,但光靠數據也無法了解世界
在科技大幅進步的世界,取得數據已經不是一件難事。不過,我現在要告訴你,事情沒那麼簡單,當你了解故事背後的數據後,也要反過來看數據背後的故事。數據與故事是一體兩面,拿到數據的人可以也可以「看圖說故事」,就像魔術師一樣,讓聽故事的人落入偏誤之中。
統計數據與圖表往往讓觀眾可以一眼辨識出訊息提供者想要傳達的概念。但是,有時候陷阱也隱藏在圖表當中,像是最被廣為使用的平均值,或是為人忽略的極端值,就常會扭曲事實。如果沒有辦法描繪完整的輪廓,那統計數據就沒有意義。數字都應該要表達「整體」情況,而不是某些特定的區塊。
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先幫某些事物進行分二分,或是斷定某些事物永遠不會改變。我們最好是可以先提出問題,找出可疑之處,再運用不同的檢測方法來評估這些數據是否合理。比如說,藉由比對不同的數據,知道個別的數字是否失真,或是依據80/20法則,先找出占80%的那些項目,了解這些項目的背後的故事、成因與富含的意義。
  • 培養求真的習慣
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每天都不斷的在改變!微小的改變往往被人忽略,但是累積起來的力量卻很可觀,當趨勢形成時,我們往往會很驚訝,但是那是因為我們平常不願意去觀察、沒有對於新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對於未知之事所帶來的風險意識。
當危機迫在眉睫,恐懼迫使我們要在最快的時間內採取行動,但是在倉促之下,出於直覺的決策也往往是最爛的。現代人往往認為自己擁有「自由意志」,如果沒有在平時就培養求真的習慣,我認為也只是建立在過度自信的偏誤之上,懷疑是否每個人真的都可以「獨立思考」並做出決策,還是只是隨波逐流、人云亦云而已。
  • 尋找原因而非戰犯,群找體制而非英雄。
如何培養求真的習慣?先從找到根本的源頭開始,所有的對錯不會只由某一個人,或某一件事物而起,就如同「爆紅」或是「爆款」,在這個時代也不是偶然之下的產物了,背後的龐大體制與科技的創新,讓許多過去的不可能成為可能。
世界的真實面是不是真的像電視新聞上演的那樣,我們的地球岌岌可危了?人民生活愈來愈苦?還是其實是像電影《黑豹》裡面演的場景,雖然劇中的先進科技城市-瓦干達是虛構出來的,但是你怎麼知道沒有一個無人之境擁有最珍貴的資源,並已經發展出全世界最領先的科技了?
我相信這個世界比我想像的還要更美好,但不斷的進步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如果能力也有分成四級,大多數的人也是站在中間層,第四級的人引領了世界的發展,但是將這些文化與商業發揚光大不能只靠第四級,而是慢慢將最底層級的人提升上來,讓他們也可以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從現在開始培養求真的習慣,以開放的心態持續學習,並從全面的視角來看待這個世界。

博客來購書連結-真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