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Antifragile》反脆弱: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

塔雷伯的書其實是有連貫性的,在前兩本《隨機騙局》與《黑天鵝效應》當中,塔雷伯藉由許多研究與實例,告訴我們這個世界隨機性的存在,與不可預測與抗拒的特性,致使很多身處於安逸的人常常因此受到嚴重傷害。

只有當我們接受了這個論點,我們才有辦法繼續向前討論。

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

如何從這些意外事件當中存活下來?因未唯有存活下來,我們才能變得更強大,進而從這些意外事件中獲益。

  • 什麼是反脆弱?

脆弱這個詞的反義詞應該是堅強、穩固。但是,只有堅強跟穩固,無法讓我們進化。所以,當我們已經知道有隨機性和不確定性的存在,我們應該樂於接受,並挑戰這些未知。

用一個三元組來描述這個過程:脆弱-強固-反脆弱

脆弱喜歡安穩,強固則不在意外在的環境,而反脆弱,則可以在混亂中成長。我們願意接受一些小失敗,在這些失敗中成長茁壯,真正蛻變為一個反脆弱的心態。

傳說中,小亞細亞黑海南岸古王國本都的國王米特拉達提斯四世在父親遭到暗殺之後,躲藏期間不斷攝取低於致命劑量的毒物,並逐漸加重分量,以防日後自己遭到下毒。但不久之後,這種抗毒性帶給他麻煩,因為他想服毒自殺卻不能如願。因為他「已經強固自己,不至於遭人毒殺」,最後只好請同一陣營的軍事將領用劍刺殺他。

在書中,塔雷伯舉的許多例子包含了各個不同領域,包括科學、哲學、商業、心理學等觀念。這些故事不但讓我們了解反脆弱如何形成,也強化了我們內心的力量。

  • 培養反脆弱的能力

我們認為毒藥是致命的東西,對我們造成傷害。這故事卻告訴我們,少了毒藥,人才會變得脆弱,而要走向強固,起點確是開始接受少量的傷害。

就像有些人在養育小孩時,不管是在生理或是心理方面,都認為不要過度的保護孩子,在生理上培養孩子的抵抗力,在心理上培養孩子的恆毅力,才是讓孩子成長的最好方式。人類在嬰兒時期是非常脆弱的生物,但也是藉由強大的反脆弱,吸收環境中的壓力因子而逐漸茁壯。而大自然更是擁有最大的反脆弱原力,擅長處理各種稀有事件,不斷積極地摧毀與取代,選擇與重組,汰弱留強、育孕新生。

除此之外,在整個系統當中,因為個別的脆弱性,個別的錯誤而造成的傷害,也會致使整體具有反脆弱性。例如,若沒有歷史上鐵達尼號的重大意外,我們可能會繼續建造愈來愈大的遠洋輪船,而下一次災難,悲劇可能會更大。或是每一次的墜機意外後,都使我們花費更多努力去提高飛行安全、改善系統,降低下一次發生空難的可能性。日本311導致的福島核災,促使各國進一步改進和強化嚴重事故管理,加強培訓與監管,提高核電廠安全措施。這些問題的發生都不在預測之內。

但是,不管在各個方面,我們總是在錯誤中不斷學習,使每一次錯誤都有其價值。這就是反脆弱性,因錯誤造成的傷害應該少於利益,不至於毀滅整個系統的錯誤,可以防止更大災難的發生。

我們藉由上述的例子,了解的反脆弱性可以提供給我們的價值,就更可以拋棄以往對於不確定性的成見,接受隨機性帶來的改變。過去,我們常認為我們已知的事物可以建構出堅固的護城河,或是錯將兩件事塑造為一種因果關係,藉以預測未來。這些行為使我們置身於一種脆弱的狀態當中,承受更高的風險,一旦黑天鵝事件發生,也就是發生極端世界的變異,便會造成重大的打擊。

  • 為什麼很多人反脆弱?

我們的過度自信,想要掌控一切的慾望,促使我們想要將人類從充滿隨機性的環境中抽離。

我們利用已知的經驗與知識,建構出理論與規則,進行預測與干預。無稽的預測建立在莫名的因果關係,而過度的干預,想要幫助別人卻造成傷害,反而適得其反。

這在很多領域都可以看到類似的情況,例如在醫療領域,很多醫療傷害的造成便是接受了不需要的治療,而產生更嚴重的副作用。或是經濟系統的建立,建立在太多預測與保護之上,預測將風險藏在安全的表象之下,讓人沒有提防風險的意識,而在危機發生之後,政府政策過度的保護,讓應該被淘汰的公司繼續存活,不浪費了更多社會資源。更糟的是,鞏固那些原本應該受到懲罰的肇事者,卻讓弱者受到更多傷害。人為操控因素,是為什麼經濟系統目前仍然處於脆弱性,而非反脆弱性的系統當中,致使金融危機的發生,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

  • 不要什麼都不做

所有的干預,若是不尊重自發性的運作和痊癒,就更無法提到成長和改善。

你有沒有曾經想把一件事情做到盡善盡美,就是覺得哪裡有點兒不對勁,不停地修改再修改,結果卻愈來愈糟。

以經濟面來說,試圖消除景氣循環,會帶來十分嚴重的脆弱性。為了防範大災難,我們應該選擇去接受小傷害。例如在競爭的環境中,及早淘汰脆弱的公司,讓它們早一點失敗,退出市場或是重新振作後在進入市場,這應該是內在的改變,而不是靠外力去扶持。一項好的事業,並不會因為缺乏幫助而萎靡,而一項不好的事業,也不會因為得到幫助而強盛。

  • 在某個地方做太多的人,會在其他地方做得太少

我們常常對於利益很小,風險卻很大的領域過度看重,而對於偶發性,會帶來重大損失的領域卻準備不足。Netflix上有滿多探討2008年金融危機前後的影片,再再都可以證明危機的發生,就是源於這種本末倒置的結果。

而現今社會又有多少人或機構,因為這些歷史而學到教訓?令人產生無限感嘆!